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AutoCADAuto CAD 14使用技術與實例

Auto CAD 14使用技術與實例

Auto CAD 14使用技術與實例

定 價:¥23.50

作 者: 劉暉等編著
出版社: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輔助設計

ISBN: 9787810650106 出版時間: 1999-01-01 包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316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AutoCAD是目前國內外使用廣泛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包。本書詳細介紹了AutoCAD 14漢化版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中包括AutoCAD 14的安裝,AutoCAD 14的繪圖功能、編輯功能、尺寸標注功能、面域造型、三維造型功能等。本書敘述清晰,內容豐富,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實例。本書適合從事CAD工作的初、中級讀者以及大專院校師生使用,并可作為培訓班的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Auto CAD 14使用技術與實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AutoCAD 14使用入門
1.1  AutoCAD的安裝與啟動
1.1.1  軟、硬件配置
1.1.2  AutoCAD的安裝
1.1.3  AutoCAD的啟動
1.2  AutoCAD工作界面
1.3  如何執(zhí)行AutoCAD命令
1.4  圖形文件
1.5  使用坐標系
1.5.1  笛卡爾坐標
1.5.2  點的輸入方法
1.5.3  用戶坐標系
1.5.4  顯示UCS圖標
1.6  比例因子、繪圖單位與圖限
1.6.1  繪圖單位
1.6.2  圖限
1.6.3  當前顯示范圍
1.6.4  比例因子
1.7  開始新的圖形
1.7.1  使用原型圖
1.7.2  使用向導
1.7.3  使用缺省設置
1.8  打開已有的圖形文件
1.9  圖形文件的存儲
1.9.1  使用SAVE命令
1.9.2  使用QSAVE命令
1.9.3  使用保存方式命令
1.10  錯誤的修正
1.10.1  使用ERASE與OOPS命令
1.10.2  使用U命令
1.10.3  放棄誤選的對象
1.11  刷新屏幕顯示
1.12  獲取繪圖信息
1.13  使用MULTIPE命令
1.14  檢查和修復圖形
1.15  清理圖形中的垃圾
1.16  獲取日期和時間信息
1.17  使用系統(tǒng)變量
1.18  “參數(shù)選擇”對話框
第二章  基本二維圖形的繪制
2.1  直線
2.2  圓
2.3  圓弧
2.4  圓環(huán)
2.5  正多邊形
2.6  矩形
2.7  使用ELLIPSE命令畫橢圓或橢圓弧
2.7.1  畫橢圓
2.7.2  畫橢圓弧
第三章  顯示控制
3.1  縮放顯示
3.2  平移視圖
3.3  使用空中查看窗口
3.4  視圖操作
3.5  使用VIEWRES命令
第四章  層、顏色與線型
4.1  建立并設置層
4.1.1  建立新層
4.1.2  設置層
4.1.3  層的其他操作
4.1.4  使用“層控制”下拉列表
4.2  設置對象的特性
4.2.1  ByLayer顏色與線型
4.2.2  設置對象的顏色
4.2.3  設置對象的線型
第五章  模型空間與圖紙空間
5.1  模型空間
5.1.1  生成平鋪視區(qū)
5.1.2  修改視圖
5.1.3  存儲和恢復視區(qū)配置
5.2  圖紙空間
5.2.1  換到圖紙空間
5.2.2  建立浮動視區(qū)
5.2.3  從浮動視區(qū)進入模型空間
5.2.4  編輯浮動視區(qū)
5.2.5  在浮動視區(qū)設置層的可見性
5.2.6  規(guī)劃出圖布局
5.3  模型空間和圖紙空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第六章  塊、屬性和外部引用
6.1  塊的定義和使用
6.1.1  塊的定義
6.1.2  塊的插入
6.1.3  塊的分解
6.1.4  層、顏色與線型
6.2  屬性的定義與編輯
6.2.1  屬性定義
6.2.2  屬性顯示控制與編輯方法
6.2.3  提取屬性信息
6.3  外部引用
6.3.1  使用XREF命令
6.3.2  附加Xref
6.3.3  覆蓋Xref
6.3.4  對已有的Xref解除附加
6.3.5  對Xref的重新裝入與下載
6.3.6  幫定整個Xref到當前圖形中
6.3.7  綁定相關符號到當前圖形中
6.3.8  裁剪塊和外部引用
6.3.9  改變Xref的路徑
第七章  精確繪圖
7.1  設置柵格
7.2  設置捕捉
7.3  正交模式
7.4  使用DDRMODES命令設置柵格、捕捉與正交模式
7.5  目標捕捉
7.5.1  目標捕捉模式
7.5.2  “Osnap設置”對話框
7.6  畫點
7.6.1  設置點的大小與顯示方式
7.6.2  畫點
7.6.3  等分對象和等距離點
7.7  點過濾器
7.8  構造線與射線
7.8.1  構造線
7.8.2  射線
7.9  計算點坐標、距離與角度
7.9.1  計算點坐標
7.9.2  顯示兩點之間的信息
7.9.3  使用計算器
7.10  計算面積與周長
7.11  列表顯示對象的特性
第八章  添加文本到圖形中
8.1  文本字型
8.2  設置文本的字體、字型
8.3  添加文本行
8.4  添加文本段落
8.5  編輯文本內容
第九章  尺寸標注與公差
9.1  基本概念
9.1.1  尺寸標注的類型
9.1.2  尺寸標注的組成
9.1.3  尺寸標注系統(tǒng)變量
9.1.4  相關性尺寸標注
9.2  建立尺寸標注
9.2.1  水平型和垂直型尺寸標注
9.2.2  對齊型尺寸標注
9.2.3  旋轉型尺寸標注
9.2.4  基線型與連接型尺寸標注
9.2.5  徑向型尺寸標注
9.2.6  角度型尺寸標注
9.2.7  坐標型尺寸標注
9.2.8  旁注線與注釋
9.2.9  中心標記與中心線
9.3  尺寸標注式樣
9.3.1  建立和修改尺寸標注式樣
9.3.2  尺寸標注式樣族
9.3.3  設置尺寸標注的幾何特性
9.3.4  設置尺寸標注的格式
9.3.5  設置尺寸文本的外觀
9.3.6  覆蓋尺寸標注式樣中的設置
9.3.7  使用DIMSTYLE命令建立和修改尺寸標注式樣
9.4  編輯尺寸標注
9.4.1  使用DIMEDIT命令編輯尺寸標注
9.4.2  使用DIMTEDIT命令編輯尺寸文本
9.5  幾何公差
第十章  編輯詳解
10.1  對象選擇
10.2  利用夾點進行自動編輯
10.2.1  夾點的控制
10.2.2  夾點編輯模式
10.3  基本編輯命令
10.3.1  復制
10.3.2  幾何變換——平移、旋轉與縮放
10.3.3  鏡像變換
10.3.4  拉伸
10.3.5  裁剪
10.3.6  延伸
10.3.7  加長、縮短
10.3.8  分解
10.3.9  建立等距對象
10.3.10  建立對象陣列
10.3.11  圓角
10.4  繪制與編輯復雜二維對象
10.4.1  繪制二維多義線
10.4.2  徒手畫圖
10.4.3  編輯多義線
10.4.4  繪制與編輯樣條曲線
10.4.5  繪制與編輯多重線
10.4.6  填充圖形
10.4.7  分解復雜對象
10.5  創(chuàng)建面域
10.5.1  創(chuàng)建面域
10.5.2  面域的并、交、差運算
10.5.3  從面域中抽取工程特性
10.6  填充陰影線圖案
10.6.1  邊界陰影線填充
10.6.2  繪制陰影線
10.6.3  陰影線編輯
10.7  改變對象順序
10.8  查看和編輯對象的特性
第十一章  繪圖輸出
11.1  配置設置
11.2  配置繪圖設備
11.3  執(zhí)行PLOT命令
11.4  選擇要用的繪圖設備
11.5  設置筆參數(shù)
11.6  指定繪圖區(qū)域
11.7  設置圖紙大小和方向
11.8  設置繪圖比例
11.9  預覽所作的設置
第十二章  軸測投影圖
12.1  軸測投影的特點
12.2  打開等軸測模式
12.3  切換當前軸測面
12.4  在軸測投影模式下畫圖
第十三章  三維模型
13.1  建立簡單的3D模型
13.2  3D坐標
13.3  查看3D模型
13.3.1  設置查看方向
13.3.2  設置平面視圖
13.3.3  設置羅馬盤與三角軸
13.3.4  標準視圖
13.3.5  平行投影、透視圖與裁剪平面
13.3.6  消隱
13.4  用戶坐標系(UCS)
13.4.1  UCS的定義和管理
13.4.2  選擇一個預置UCS
13.4.3  UCS圖標
13.5  線框模型
13.6  表面模型
13.6.1  建立預定義的3D表面網(wǎng)格
13.6.2  建立3D網(wǎng)格
13.6.3  建立3D面
13.6.4  建立多義面網(wǎng)格
13.6.5  建立規(guī)則表面網(wǎng)格
13.6.6  使用TABSURF命令建立板狀表面網(wǎng)格
13.6.7  建立旋轉表面網(wǎng)格
13.6.8  建立孔斯曲面
13.7  實體模型
13.7.1  建立長方體或方體
13.7.2  建立楔體
13.7.3  建立錐體
13.7.4  建立柱體
13.7.5  建立球體
13.7.6  建立圓環(huán)體
13.7.7  建立拉伸實體
13.7.8  建立旋轉實體
13.7.9  建立組合實體
13.7.10  控制實體顯示
13.7.11  剖視圖與切面圖
13.7.12  實體的基本編輯方法
13.8  3D對象的編輯
13.8.1  旋轉3D對象
13.8.2  建立陣列
13.8.3  進行鏡像處理
13.8.4  對齊對象
13.9  著色與渲染
13.9.1  著色處理
13.9.2  渲染處理
13.9.3  光源和光照效果
13.9.4  定義場景
13.9.5  材質操作
13.9.6  設置渲染背景
13.9.7  保存和重新顯示渲染圖像
13.9.8  Render窗口
第十四章  圖形數(shù)據(jù)的交換
14.1  運用Windows剪貼板
14.1.1  剪切到剪貼板
14.1.2  拷貝到剪貼板
14.1.3  從剪貼板粘貼對象
14.2  對象的鏈接與嵌入(OLE)
14.2.1  鏈接與嵌入
14.2.2  從其他應用程序使用AutoCAD中的數(shù)據(jù)
14.2.3  在AutoCAD中使用其他應用程序的數(shù)據(jù)
14.2.4  拖放對象到AutoCAD
14.3  導入/導出數(shù)據(jù)
14.3.1  導入數(shù)據(jù)
14.3.2  導出數(shù)據(jù)
14.4  Internet與DWF文件
14.5  幻燈片
14.6  光機圖像
附錄 AutoCAD 14命令速查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