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中国删l崢蒲г何難а芯克毖芯吭?,国际民俗学者讬┋(FFN)通訊會員。專著有《巖畫與生殖巫術》(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地母之歌:中國彩陶與巖畫的生死母題》(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中國人審美心理的發(fā)生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等;譯著有《審美的人》(商務印書館,2004)等。本書是一部全面反思現代民間文學或民俗學理論和方法的"學術史論"性質的著作。作者用現象學的方法懸置了歷史上作為學術研究對象的客體,重點以"民"或"民俗"這一核心概念為主線,探討了中外民間文學話語的現代性特征,又以精神分析與現代民間文學話語在現代性語境中的發(fā)生為切入點,討論了現代學術在方法論和對象建構方面共同體現的現代性原則。因此,本書也是作者立足跨文化對話的立場對國際民間文學或民俗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所做的理論思考和學術史的梳理。讀者對象:文學特別是民俗學研究人員及該專業(yè)的大學生、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