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全四冊 插圖本)

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全四冊 插圖本)

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全四冊 插圖本)

定 價:¥130.50

作 者: 范培松,金學智主編
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史

ISBN: 9787534353246 出版時間: 2004-05-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17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該書共四卷,自先秦蘇州文學一直“通”到現(xiàn)代蘇州文學,凡150余萬字。書中還精選了各類具有很高的文獻、文物價值的插圖一百張。此書可說是1932年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面世以來,第一部標明“插圖本”而又凸顯地方性的文學史皇皇巨著。 從春秋時代吳國建城以來,蘇州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文人才子輩出,文化積淀深厚,要比較全面、深入而系統(tǒng)地反映這一悠久而又豐富多彩的文學歷程,是很有難度的。而《通史》直面難題,能高屋建瓴,從文學史方法論的更新、開拓入手,既從宏觀上、又從微觀上成功地實現(xiàn)了這一目標,這種嘗試是有益的。僅從文學史方法論的角度看,這部專著的創(chuàng)新意義和價值取向,已遠遠跨越了蘇州的地域、文學的范圍…… 首先,該書首創(chuàng)了蘇州作家和蘇州作品兩個系列雙線交叉、互補共進的史學結構。從歷史上看,蘇州籍作家不斷走向全國,非蘇州籍作家又不斷流向蘇州,情況錯綜而復雜。為了很好反映這種頻繁的雙向流動,該書比較科學地厘定了“蘇州作家”和“蘇州作品”這兩個重要概念。從這一邏輯起點出發(fā),編者將唐代在宦游時寫了不少蘇州作品的三位蘇州詩太守——非蘇州籍的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列為蘇州作家;而對非蘇州籍作家所寫、又對蘇州頗有影響的名篇佳作也廣為采掇,按朝代有序地編為蘇州作品系列。這種不見于一般文學史的作品系列,其中除每個歷史時段均辟有“名篇佳作情滿姑蘇”專節(jié)外,還有“唐代詩人詠虎丘”、“《楓橋夜泊》及其接受史”、“唐代詩文聚焦下的草圣張旭”、“吳會風流:宋詞與蘇州”、“元曲中的‘天堂’蘇州掠影”等很有特色的專節(jié)?!锻ㄊ贰愤@種作家、作品雙線交叉而以作家系列為主的邏輯結構,這種立足史實,尊重史實,敢于打破文學史既定模式的創(chuàng)意與整合有方法論的啟發(fā)意義。 其次,該書又銳意于邊緣文學處女地的開拓,這更應說是一大創(chuàng)獲。在歷史上,蘇州的文壇藝苑極為欣榮。宋明以來,文學、園林、繪畫、戲曲等先后在全國領先;與此相應,更出現(xiàn)了文士云蒸、名家輩出的文化現(xiàn)象。如在明代,“吳中四杰”、“吳中四才子”、“吳門畫派”、戲曲的“吳江派”等,或同時相交,或彼伏此起……他們都是多才多藝、文采風流的士人集群;而吳門畫派一代代的傳人們,也多工詩、書、畫三絕,形成了綿延相傳的“才子家族”;不少戲曲家也大抵是博綜眾藝,有些又是造園家……據(jù)此,《通史》在全國率先將邊緣文學納入文學史的視野,點面結合地體現(xiàn)了文學與戲曲、園林、繪畫、書法、評彈等藝術的共時性交叉,具體地說,是首次將園記、詠園詩、題畫詩乃至楹聯(lián)這類最微型的文學樣式等等,引進文學史的學術框架,開創(chuàng)了交叉文學史的先例。例如“吳門畫派詩文”一章,就讓人看到了為書畫之名所掩的沈周、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看到了他們是如何萃詩文書畫于一身而開辟文學新境的。 《通史》不但注意文學與多門藝術的橫向交叉,而且還注意對蘇州文學進行歷時性的縱向開掘,梳理蘇州作家、作品的來龍去脈,如對張繼的《楓橋夜泊》、白居易的《憶江南》以及馮夢龍的通俗文學等,都辟有專節(jié)探究其接受史、影響史乃至生成史,至于不列專節(jié)的接受史,更比比皆是,其中好些論述,頗有發(fā)人之所未發(fā)的獨見之明。《通史》這種縱橫交錯,時空相織的建構,無疑也具有文學史方法論的意義。接受美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姚斯曾指出,“只有當作品的延續(xù)不再不但從生產(chǎn)主體思考,而從消費主體方面思考……才能寫出一部文學和藝術的歷史?!贝嗽掚m矯枉過正,但有其合理性?!锻ㄊ贰芬越邮苊缹W等新學科來更新文學史方法論,這種嘗試對學術研究也頗有裨益。 該書又體現(xiàn)了文學史、文學理論、文學鑒賞批評三位一體而以文學史為主的有機構成。一般說來,文藝學包括文學理論、文學史、文學鑒賞批評三個組成部分,而這三者總是有機地聯(lián)結在一起的。但目前較多的文學史專著往往只是單一的史學敘述,不是缺少理論色彩,就是趨于簡略的評介,缺少有重點的、具體而細致深入的鑒賞分析。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指出,“文學史里欠缺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這些都是難以想象的?!?蘇州是文藝極為繁榮的歷史名城、山水園林清嘉秀麗的旅游勝地,《通史》根據(jù)這一地區(qū)的文學史實,總結出與世推移律、江山助思律、景詠相生律、共鳴接受律、橫向交叉律、合群功能律、迭用剛柔律、美善育秀律等八大規(guī)律。這種獨特的發(fā)現(xiàn),不但大多具有普遍的共性,而且又是從蘇州文學特殊的歷史實踐中來,有血有肉地帶著鮮明的地方個性。如景詠相生律,揭示了“文章藉山水而發(fā),山水得文章而傳”的美學原理,而且它是從蘇州虎丘、楓橋、滄浪亭等眾多山水名勝園林的景與詠互動增殖的歷史中概括出來的;而合群功能律,既概括了蘇州文學史上包括吳門畫派在內(nèi)的流派社團的成功經(jīng)驗,又對孔子“興觀群怨”說中的“群”字作了獨創(chuàng)性的闡釋,這是對文藝功能論極有價值的補充;迭用剛柔律,辯證地概括了蘇州文學主導風格的節(jié)律性反復;美善育秀律,則又探討了蘇州為什么歷來人才輩出,如云興霞蔚,這也是人才學亟待探究的課題。對文學發(fā)展歷史規(guī)律的總結,是研究文學史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某些文學史專著卻忽視了這一點?!锻ㄊ贰窂娀诉@方面的內(nèi)容,也就強化了自身的理論深度和史學創(chuàng)見。 《通史》是史賞(析)交融。如對于作為兵家圣典和散文名著的《孫子》,從識見立意的高卓精深、議論邏輯的謹嚴連貫、一瀉千里的氣勢美、擬諸形容以象其物宜、用字之妙與詩性顯現(xiàn)等層面作了多視角的評論賞析,并首次把《孫子》散文和先秦諸子散文相提并論,將其推上先秦散文史“百家爭鳴”的舞臺。而陸文夫以刻畫蘇州世風民情的小巷文學享譽當今文壇,《通史》從吳文化的獨特視角切入,解剖其執(zhí)著的表現(xiàn)、寬容的批判、細膩的雕琢、幽默的情趣以及民俗的意識,給人以深永的品味??傊?,以別具只眼的解讀視角提供充裕的賞析性和品味量,是《通史》的又一特色。 《通史》對學術研究的方法論啟示還在于:文學與文化的概念雖然層級不同,但編者卻善于讓二者互為表里,相與交叉,從而使《通史》成為一部既有文化廣度,又有新意和深度的地方性大文學史。文化學和歷史學通過文學而交叉滲透,這是《通史》在文學史方法論方面又一成功嘗試。 當然,由于市級地方文學史至今尚無先例可供借鑒,因而不免有所不足。如對蘇州籍作家的某些非蘇州作品論析多了些,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淡“吳味”。不過,從總體上看,這是瑕不掩瑜的。

作者簡介

  范培松,1943年生,本科學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蘇州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長期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研究,著作有:《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中國散文批評史》(20世紀)、《散文天地》、《散文寫作教程》、《報告文學春秋》等,主編《蘇州文學通史》、《中國散文通典》、《寫作教程》、《文學寫作教程》、《寫作藝術示例》等。另發(fā)表散文100余篇。論著和作品多次獲國家或省部級獎勵。

圖書目錄

第一冊
凡例

前言
第一篇 先秦至南北朝蘇州文學
概述
第一章 詩歌
第一章 散文
第三章 陸機(附陸云)
第四章 理論批評
第五章 有關蘇州的名篇佳作
第二篇 唐代蘇州文學
概述
第一章 詩歌
第二章 散文與傳奇
第三章 文學向書法的滲透
第四章 “姑蘇詩太守”
第五章 皮、陸唱酬
第三編 宋元蘇州文學
概述
第一章 詩歌
第二章 散文
第三章 園林文學
第四章 范仲淹
第五章 范成大
第六章 理論批評
第二冊
第四編 明代蘇州文學
概述
第一章 詩歌 
第二章 散文
第三章 戲曲文學
第四章 園林文學
第五章 “吳中四杰” 
第六章 吳門畫派詩文
第七章 王世貞
第八章 馮夢龍
第九章 “午夢堂派”
第十章 理論批評
第三冊
第五編 清代蘇州文學
概述
第一章 詩歌
第二章 散文
第三章 小說
第四章 戲曲文學
第五章 園林文學
第六章 錢謙益以及虞山詩派
第七章 吳偉業(yè)與“太倉十子” 
第八章 顧炎武
第九章 金圣嘆
第十章 理論批評
第四冊
第六編 現(xiàn)當代蘇州文學
概述
第一章 詩歌
第二章 散文
第三章 小說
第四章 戲曲文學
第五章 南社
第六章 鴛鴦蝴蝶派
第七章 曾樸
第八章 葉圣陶
第九章 小巷文學
第十章 文學批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