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融合了自然哲學思想的論述、大量的定量論證和若干重大自然現象的預測,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學說光斥力論,簡稱斥力論。<br>魏鼎文,1933年6月生,安徽壽縣人,1954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氣象學系,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國際臭氧委員,中國國務院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科學顧問多年。20世紀80至90年代,曾先后應邀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國家氣象中心、加拿大環(huán)境部,作為訪問教授,進行合作研究。共發(fā)表科學論文數十篇及專著一部分,并出版《魏鼎文論文選集》。由于作者在大氣遙感科學領載向人的里程碑式的貢獻,及臺風研究方面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頒發(fā)的兩項大獎。此后,在臺風研究方面,又獲1990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被國務院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br>作者在長期對自然界觀察、調研與思索的基礎上,提出了光對空間自由帶電粒子的斥力理論。本書融合了有關自然哲學思想的論述,大量的定量論證和若干重大自然現象的預測(例如,它預測地球大氣外緣,類似彗星那樣,拖著_條長長的尾巴),因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學說——光斥力論,簡稱為斥力論。在宇宙這個尺度上,該斥力與萬有引力,兩者相互抗衡,構成對立的統(tǒng)一,推動著宇宙間許多重大自然現象的發(fā)生、變化和發(fā)展。斥力論在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檢驗證實之后,將可能是自然科學上的一個新的亮點。因此本書對每一個對自然科學(物理學、天文學、宇宙學等等)有興趣的人,均有參考價值。自然哲學思想的論述,在本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內涵與斥力論的產生密切相關。作者力圖深入淺出,其最終落腳點是:希望在自然規(guī)律的探索中,建立起“開放、自由、嚴謹、求實、頑強。的理念,因此,對于那些想在科學研究上有較大建樹的廣大青年讀者(特別是大學生)會有所啟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