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聶曉陽是新華社派駐巴格達機構的負責人,作為國內唯一常駐伊拉克的新聞機構的首席記者,他親歷了戰(zhàn)后伊拉克所發(fā)生的一切。本書是國內第一部深入真實反映戰(zhàn)后伊拉克生活的紀實作品,全書二十余萬字,約四十個章節(jié),將一個真實的、大大超出人們想象的伊拉克完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戰(zhàn)爭給伊拉克這個古老國家?guī)淼拇輾Ш推茐臒o法估量,而頻頻的內戰(zhàn)和動亂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傷害和苦難更是令人震驚。古老的民族在流淚,歷史在流淚!《為歷史流淚:親歷戰(zhàn)后伊拉克》揭開的是新聞下面活生生、震撼心靈的現實故事,是伊拉克局勢下一個正在經歷權力更迭和遭受暴力苦難的社會全景圖。都說歷史是人民撰寫的,但人民往往被迫撰寫他們最不情愿的歷史。這本書記錄的,就是這樣一種歷史。作為中國人出版的第一部深入反映戰(zhàn)后伊拉克的書籍,我虔誠地期待和每一位讀者共同咀嚼這意味深長的記憶。作者簡介聶曉陽,新華社知名戰(zhàn)地記者,《暸望東方周刊》總編輯助理。199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曾任新華社駐耶路撒冷分社記者、新華社駐巴格達分社負責人,是近年來中國惟一連續(xù)在世界兩大危亂熱點地區(qū)長期工作的記者。1999年作為隨船記者參加首次中國國家北極考察隊。曾獲中國國際新聞獎一等獎,并有7篇報道獲得新華社好稿獎。近年來出版的著作有《北極首航》(上海三聯書店)、《關于自然與人的筆記》(四川人民出版社)、《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目錄前言1.去伊拉克“不喜歡薩達姆,也不喜歡美國人”穿越“死亡之路”巴格達,夜色中最亮的是監(jiān)獄2.戰(zhàn)后巴格達一瞥“堵城”中國商人“打”進伊拉克3.偽善的民主與血腥的抵抗4個孩子的母親想給布什和布萊爾寫信兩名法國人在“死亡之路”死亡4.初涉巴格達黑市新華社的狼狗黑市油比加油站貴4倍在巴格達開車5.中國使館,伊拉克窮人的家伊娜斯的戰(zhàn)爭奇緣法劫使館的強盜甚至揭走了墻上的瓷磚6.一張薩達姆的照片突然宵禁讓賣菜農民回不了家爆炸——警察局長的車剛剛開出100米“不喜歡薩達姆,也不愿看到他受辱7.薩達姆鈔票停止使用這一天舊幣枉跌,新鈔印上了庫爾德農婦無防偽標志的薩達姆鈔票如果強奸者愿娶被強奸者為妻……誤殺、他殺和自殺8.美軍在深夜帶來了72歲的鄰居“能不能給我一點'電'”“阿里巴巴”不準拍照9.爆炸發(fā)生在聯軍總部被彈孔“雕琢”的美麗“政府在哪里”“不敢相信自己還活著”10.伊拉克“糧票”狗兒習慣了槍聲,小朋友喜歡畫坦克采訪供給卡換領中心11.在槍聲和爆炸聲中過春節(jié)戰(zhàn)地記者賈邁勒的3個愿望預謀驚喜堅守新聞重鎮(zhèn)12.伊拉克人,最大的改變在心里破汽車周五集市在巴格達看“電影”尋找巴比倫13.遜尼三角地之謎拿槍的人并不總是強者“薩達姆殘余勢力”14.硝煙籠罩的生活枕著沖鋒槍睡覺月季花不小心開了一朵CNN記者之死15.爆炸、手機和新聞中心清晨,6點30分……買手機五道關口16.薩達姆是個暴君鋼筋叢林——烏鴉的家“美國人的事情永遠比我們的重要”薩達姆時代沒有公平和正義17.鮮血,在宰牲節(jié)流淌節(jié)日的惟一活動:安葬死人慘烈的自殺性爆炸命喪朝圣之旅薩達姆石油賄賂丑聞18.東方面孔不再免受襲擊458十612具尸體有關安全的民意調查暴力的最大受害者是平民“我一點也不歡迎你這個,日本人………19.曼蘇爾飯店:幸與不幸之間20.聯合國是重返伊拉克21.巴格達舊貨市場淘寶記22.薩達姆是否該死并不重要23.中國外交使團重返巴格達24.在血色星期二等待同事平安歸來25.薩達姆:兩只狗的父親26.追尋薩達姆被捕之謎27.烏賈村:鐵索橋對岸的神秘世界28.戰(zhàn)爭一周年29.費盧杰鞭尸30.來自暴力核心的殺戮31.小鎮(zhèn)悲情32.恥辱無法用美元來洗刷33.親歷中國人質營救34.三進伊拉克35.主權移交36.神秘面紗下的巴格達聯軍總部37.審判薩達姆:在罪與罰之外38.薩達姆傳奇39.人質戰(zhàn)憂慮何時休附錄真老虎為什么變成了紙老虎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