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卷《文集》大體上都是關于中國史學、文化史、思想史方面的論文,但也有幾篇是討論西方歷史與文化的。寫作的時間上起20世紀50年代,下迄近一二年;在這半個世紀中,作者自己的知識和思想都有很多的變化和進展。如果作者以今天的理解重寫這些論文,它們當然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但無論是重寫或徹底修改,在事實上都是不可能的,作者只好讓舊作新刊,以存其真。余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于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于哈佛大學,師從楊聯(lián)&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F(xiàn)居美國。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tǒng)》、《中國思想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詮釋》、《文化評述與中國情懷》、《中國懷現(xiàn)代變遷》、《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jié)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控思想史上的胡適》、《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兼論他的學術精神與晚年心境》、《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xiàn)代中國學術》、《現(xiàn)代儒學論》等。本卷所收文章論及儒家思想、新儒學以及反智論等中國思想傳統(tǒng)中的重大課題,展現(xiàn)了余英時對中國近現(xiàn)代以來傳統(tǒng)思想所經歷的種種沖擊和變革的觀察與深思,提出并探討了現(xiàn)代儒學所遇到種種困境及其所肩負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