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揚州文化》這本富有創(chuàng)意的著作是學人研究晚期中國王朝的重要參考書.梅爾清將精美的贊助活動與文人精英的文學創(chuàng)作結合在一起,兩者相得益彰,使得本書尤其富有價值與特色;置于時代背景探知和展示復雜的文化影響,亦是她著作的精到之處。——美國多倫多大學布魯克·蒂莫西(TimothyBrook)教授的評論本書依據(jù)史料,以清初揚州地方文化為主題,從文人、文學和名勝之間的聯(lián)系入手,敘述了明清鼎革之際江南士大夫群體的復雜經歷,以及文人社會網絡在遭受創(chuàng)傷之后的重建過程。圍繞紅橋、文選樓、平山堂和天寧寺等揚州名勝,書中細致入微地展示了王士禎、鄧漢儀等代表性人物觸景生情、借古喻今的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并對地方名勝的文化內涵和數(shù)量眾多的文人作品展開了論述。本書不僅兼跨地方史、文化史和社會史話研究領域,而且其討論的時間段在于“揚州十日”至康乾盛世之間,把握了學術界以往較少關注的特殊時期課題,因此是近年來海外學者討論清初地方文化的一項富有創(chuàng)意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