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實踐為例證,探索中國藝術形象的生成、發(fā)展與文藝美學精神的變遷,力圖科學地解釋前人誤認的一些文藝史問題?!八囆g形象”的概念內容很廣,本書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對其進行窮盡式的探索。本書主要抓住每一時期的典型事例,如史前社會的墓葬紅粉、商周時期的青銅文化、唐代的詩歌、清代的《紅樓夢》等,剖析其審美意識的本質,作為這一時期藝術形象的代表,揭示它們在中國審美意識發(fā)展中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本書的標題雖然為“中國藝術形象發(fā)展史綱”,其實帶有較多的藝術形象史論和藝術的審美意識發(fā)展史的色彩。這個課題及這樣的寫法似乎不多,我們亦是“因題制宜”,拋磚引玉,以便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向前發(fā)展。目錄:前言導論第一章中國前藝術時代的形象特點和美學載體第二章中國古典藝術時期的形象特點和美學精神第三章中國現代藝術時期的形象特點和美學精神小結參考書目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