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辛棄疾一生,可分四個時期:一、青少年時期,止于二十三歲南渡前,即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這是他一生最為意氣風發(fā)的時期。據辛棄疾日后自稱,其祖父辛贊雖仕于金而“非其志”,每引兒輩“登高望遠,指劃山河,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不共戴 之憤”。因此,稼軒曾受命“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1〕,以期報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稼軒聚眾二千,樹起抗金旗幟。未幾,率部歸耿京起義軍,為掌書記,并力勸耿京歸宋節(jié)制,以圖大業(yè)。次年,他奉表南渡,不料張安國殺耿降金。他在返北途中得此消息,立即率五十余騎奇襲金營,生擒叛將獻俘行在。為此,“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 二、青壯年時期,二十三歲到四十二歲,即紹興三十二年到孝宗淳熙八年(1162—1181年),是稼軒一生中的游宦時期。這一時期的辛棄疾,雄心勃勃,壯志凌云?!奥∨d和議”久,他先后上了《美芹十論》和《九議》等一系列奏疏,審時度勢,力陳復國方略。可惜在“談戰(zhàn)色變”的年月里,他的意見并 未被執(zhí)政者采納。三、中晚年時期,四十三歲到六十三歲,即淳熙九年到寧宗嘉泰二年(1182—1202年)。這一時期除五十三歲至五十五一度出仕閩中外,兩遭彈劾,有十八個春秋在江西家中度過,是稼軒一生中的被迫歸隱時期。 四、晚年時期,六十四歲到六十八歲卒,即嘉泰三年到開禧三年(1203—1207年),以起帥浙東到知鎮(zhèn)江府,最后罷居鉛山、赍志以歿,共四年。(編輯: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