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不成樣子的懷念》共收集王蒙三十余篇文章,在書中,王蒙用他一貫幽默生動的語言描寫邵荃麟、蕭也牧、夏衍、畢淑敏、鐵凝、張潔等已故或健在的友人,通過與他們相處時發(fā)生的一件件小事,將人物形象以速寫的筆法立體呈現(xiàn)出來。除了對邵荃麟、夏衍、馮牧、丁玲等已故友人的懷念外,王蒙在書中還直言個別作家朋友們的短處,比如他調侃陸天明“呆”勁十足,畢淑敏的名字普通得如同任何一個街道婦女,張潔則是越老越不夠寬恕。對此,王蒙在序言中解釋道:“寫人的時候我?guī)е鴰追侄蹲觿艃海驗槲釔畚釒熚嵊?,但吾更愛真理,哪怕由于過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時?!睆摹锻趺桑翰怀蓸幼拥膽涯睢分?,可以讀出作者的感情。懷念,何以不成樣子?王蒙在序言《人與時間》說的明白:“寫人的時候我?guī)е鴰追侄蹲觿艃?,因為吾愛吾師吾友,吾更愛真理。吾愛真理,所以才愛吾師,敬吾師,愛吾友,哪怕由于過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時。請問,如果對于友人還不敢說實話,一輩子還有機會講幾句實話呢?而始終不講實話,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嗎?”本書前言序:人與時間對于我來說,人的紀念就是時間的記憶,就是生命的見證?;畹狡呤畾q了,一想,那么多師長關心過我,幫助過我,為我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年輕人令我神往,令我憐惜,而又禁不住對他們說點什么。而一代一代的人活得都那么不容易。而他們也是和我們或者更年輕的人一樣的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一樣的沖動與計算,一樣的得失與矛盾,一樣的誠摯與悲歡,也一樣的冒傻氣和軟弱,有時候卻又是豪氣滿乾坤。我不想“審父”,也不想在子侄輩們面前一味地被審。我對師長們有時確實是感激涕零,但又不想僅僅是感激涕零。我只能平視他們。在視他們?yōu)閹熼L的同時視他們?yōu)橐嬗?,好友,諍友,需要關愛的老人。如果僅僅從年齡上說,他們處于“弱勢”。對于比我年輕的人,就更是這樣了,我非常羨慕他們,也知道他們未必能避免我們年輕時的幼稚與冒失,自以為是與自我作古。同時我特別想從他們身上得到沖擊,好保持自己老得慢一點點。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他們——更年輕的一代的。我渴望的是一種相通,一種直言,一種不被什么代溝不代溝囿住的愛心和善意。寫人的時候我?guī)е鴰追侄蹲觿艃?,因為吾愛吾師吾友,吾更愛真理。吾愛真理,所以才愛吾師,敬吾師,愛吾友,哪怕由于過分直言而被友人痛恨一時。請問,如果對友人還不敢說實話,一輩子還有機會講幾句實話呢?而始終不講實話,不是活活要憋死了嗎?當然,我寫到的也僅僅是管中窺豹,只有一斑而已。是為序。王蒙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