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文學(xué)散文隨筆中國近/現(xiàn)/當(dāng)代散文隨筆中國游記散文大系

中國游記散文大系

中國游記散文大系

定 價:¥68.00

作 者: 張成德等主編;張仁健等撰稿
出版社: 書海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寫景

ISBN: 9787805503073 出版時間: 2002-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79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庖院蟮臄?shù)字用()代表因為沒有游鐘山記清·顧宗泰衡、廬、茅、蔣為天下名山①,而蔣山實江南之冠。吳為蔣子文立廟②,日蔣山;又以南齊周氏隱此③,日北山;山時有紫氣,則又日紫金山。統(tǒng)而名之,為鐘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盡其勝。今鼓興而往。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虧④,藏云障日;水泉激澗,凈細可愛。至山,松陰夾路,寒濤吼空⑤;風(fēng)自絕壁而下,掩鱗動翠⑥,其音颯然。自晉以來,刺史罷還⑦,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沿山五里,遂抵靈谷寺。寺故在獨龍阜,梁武帝為寶志禪師建塔⑧;宋改太平興國寺;明初徙山之東偏,名靈谷。龕鏤壁繪,不及往時,惟無量殿寶公塔獨存。因偕寺僧觀景陽鐘⑨,規(guī)小而音短,不能必為景陽樓中物也。至寶公塔禮焉。問三絕碑⑩,已毀沒矣。南為琵琶街,履之若有聲。由塔循山而左,為安石讀書所。其說法臺舊址旁(11),為八功德水(12)。藤葛糾紛,求所謂清泠者不可得。由是為太子巖,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雞鳴諸山,黛螺繚繞,后湖隱見,其六朝之佳麗乎?而其南則俯眺城中萬家煙火,綺紛繡錯;曠無人處,夕陽故宮也。北凌大江,蒼然極浦(13),紫蓋黃旗之氣猶有可想見者(14),而虎踞龍蟠(15),江山如故。獨慨然于齊梁遞遷之主,而嘆其銷沈于是。歷巖而下,日已薄暮。朝陽洞、商飚館、周氏草堂、羲之墨池(16),諸境最僻,俱不得訪。別僧而歸。歸則松風(fēng)送人,明月滿衣。流連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杏也。錄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語譯】衡山、廬山、茅山、蔣山,都是天下名山,蔣山則又確實為江南群山之首。三國吳大帝為蔣子文建廟于此山,所以稱蔣山;又因為南朝齊時周頤曾隱居此地,所以稱北山;山中常常有紫氣飄蕩,所以又叫紫金山。把所有的名字統(tǒng)一起來,總稱為鐘山。我對這座山,以前曾經(jīng)到過一次,但沒有游遍所有的勝境。于是今天滿懷熱情,興沖沖地前往游玩。離山還有六七里路,就看見山峰重疊,陡壁凹損,仿佛隱藏著云霧,隔絕開了太陽;泉水涌流,使山澗激起波瀾,水流細小而潔凈,非??蓯邸淼缴街?,眼見兩旁松樹成蔭,擠夾著山路;凄冷的松濤在山谷上空怒吼;風(fēng)沿陡峭的崖壁吹下,吹動翠綠的樹葉同時向一旁偃伏,掩遮了葉子鱗鱗的反光,一片蕭颯的聲音。從晉代以來,刺史罷官還山,都要栽下百余棵松樹,因此山上橙樹很多。沿山行走了五里路,就抵達靈谷寺。寺原來在獨龍阜,是梁武帝為給寶詰禪師建塔而蓋造的;宋代曾改名為太平興國寺;明代初年,將寺遷移到山的東邊,改名叫靈谷寺。寺里佛龕中的雕刻與墻壁上的繪畫,已不如以前,只有無量殿上的寶公塔單單完好地保存著。于是我們偕同寺里的和尚去觀賞景陽鐘。那鐘規(guī)模小而且音色也不響亮悠長,難怪它不能長久放在景陽樓中。我們來到寶公塔前對塔禮拜;拜畢,向和尚詢問三絕碑,方知碑早已被毀無存了。寺的南邊是琵琶街,踩在上面仿佛果真有聲音。從寶公塔沿山路往左行,便到了王安石當(dāng)年讀書的地方。寶詰禪師說法臺舊址的旁邊是八功德水池。水池邊藤蔓、葛草紛披纏繞,尋求佛經(jīng)所說的澄凈清泠,連一點兒痕跡也找不到。過了這兒便是太子巖。這里是山上最高的地方。我于是登高遠望。向西看見覆舟、雞鳴等山,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樣繚繞起伏,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后面的湖水。難道這就是六朝當(dāng)時的美麗情景嗎?向南便可以俯身遠眺南京城里的萬家煙火,與其綺麗而紛亂、錦繡而參差錯落的景象;那一塊空闊無人煙的地方,大概就是夕陽映照下的六朝當(dāng)時的宮殿吧。北方橫陳著一條大江,極目遠望,對岸的水邊蒼青一片,六朝盛時之天子氣象至今仍可以從中想像得出,但六朝已亡,如虎蹲踞、如龍蟠旋的險要的江山形勢,卻一如往昔。于是我獨自暗暗感慨南朝齊梁時依次迭代的君主,深深地惋惜他們紛紛滅亡,沉沒在這兒。沿著山巖下來,日色已經(jīng)接近黃昏。朝陽洞、商飚館、周顆草堂、王羲之墨池,這幾個景點特別偏僻,都不能去訪玩。我們告別了和尚便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松風(fēng)從背后吹來,好像在送人歸去;明亮的月光灑滿了全身的衣服。我們戀戀不舍地邊走邊玩賞著這清涼的景致,恍恍惚惚,仿佛失去了什么東西,忘記了山路的幽僻和遙遠?!咀⑨尅竣俸猓褐负馍剑逶乐兄显?。廬:指廬山,一名匡山,又稱廬阜。茅,指茅山,一名句曲山,又稱三茅山。蔣:指蔣山,即鐘山,又名北山、紫金山、圣游山;三國吳時,蔣子文曾顯神靈于此,因改名蔣山。②蔣子文:東漢廣陵人,為秣陵尉,逐盜鐘山下,傷額而死;嘗自謂骨貴,死當(dāng)為神,及孫權(quán)都建業(yè),子文秉白馬執(zhí)白羽扇,顯形于道,謂當(dāng)為此方土地神,權(quán)乃封為中都侯,改鐘山為蔣山,以表靈異。③周氏:指周潁,南朝齊語音學(xué)家,字彥倫,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人,歷任剡令、山陰令等地方官,建元(齊高帝年號)中,為始興王前軍咨議,直侍殿省,終國子博士;曾在鐘山筑草堂為隱舍,以供假日休憩之用,實未曾隱而復(fù)出,同時孔稚硅有《北山移文》戲之。④峰礙蔽虧:山峰重疊,相互遮蘸,懸崖陡峭,崖壁內(nèi)凹。礙,崖也。⑤寒濤:松林中寒風(fēng)吹動之聲。⑥掩鱗動翠:寫風(fēng)聲過處吹動翠綠的樹葉向一旁偃伏,葉子的反光消逝,仿佛掩遮了一片片鱗光。鱗,比喻樹葉反光如鱗。⑦刺史:官名,漢武帝置部刺史,掌奉詔六條察州,猶明代之巡按御史,職權(quán)甚重,隋唐以后,州郡長官亦有稱剌史者。⑧寶詩禪師:六朝時高僧,金城(今甘肅省皋蘭縣)朱氏子,師事僧儉,修禪業(yè),宋、齊之交。頗著靈跡,齊武帝謂其惑眾,收獄,白日成見游行市里,既而點查,猶在獄中,乃迎人華林園,粱武帝甚見敬禮。呼為言公、寶公,為建寶公塔,天監(jiān)(粱武帝年號)中,無疾坐逝。⑨景陽鐘:南朝有景陽官、景陽樓,齊武帝時,置鐘于景陽樓上。每夜五鼓及三鼓,官人聞鐘聲皆起妝飾。@三絕碑:魏《受禪碑》,王朗文、粱鵠書、鐘繇鐫字,謂之三絕;一說乃魏孔廟碑,曹植文、粟鵠書、鐘繇鐫字;一說南朝梁元帝吾孔子像,自撰贊辭、自書寫:一說三國吳主趙夫人的織錦、剌繡、絲幔。@其:指寶詰禪師。@八功德水:佛經(jīng)所說西方極樂世界八功德池中之水,其水湛然盈滿,清凈香潔,味如甘露。@極浦:《楚辭·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極,遠也;滴,水涯。@紫蓋黃旗之氣:謂天子之氣象,《三國志·吳志·孫皓傳》注引刁玄語:。紫蓋黃旗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虎踞龍曩:喻南京鐘山一帶形勢之雄壯也,《六朝事跡》:。諸葛亮論金陵地形云:‘鐘阜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盄商J毫館:即秋風(fēng)館。商,五音之金音也,其音凄厲.于時為秋。飚,颶風(fēng)?!?/div>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游記散文大系》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江蘇卷
登鳳凰臺賦
龍山泉銘
題青溪圖
游牛首山記
游牛首山記
游牛首山記
金陵游記
游鐘山記
游鐘山記
游攝山棲霞寺記
棲霞
游攝山記
游攝山記
攝山游記
燕子磯
登燕子磯記
游燕子磯沿山諸洞記
過后湖記
游后湖記
游石首繡林山記
游雨花崖牛嶺記
游冶亭記
再游烏龍?zhí)队?br />游莫愁湖記
游陽山記
游金陵城南諸剎記
游雞鳴寺
峴亭記
缽山余霞閣記
西園記
游幕府山泛舟江口記
登掃葉樓記
建丑月十五日虎丘山夜宴序
虎丘記
蘇州南禪院千佛堂轉(zhuǎn)輪經(jīng)藏石記
登姑蘇臺賦
游天平山記
游牛頭塢記
游靈巖記
靈巖記
靈巖懷舊記
中秋泛石湖記
重九泛石湖記
……
人物小傳
上海卷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