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過戰(zhàn)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以劫難磨煉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xiàn)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茍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這是我十五年來與日俱增的信念,而這一切都由于貝多芬的啟示。·大家都在前進,而且是腳踏實地的前進,絕不是喊空號式的,我們國家雖則在科學成就上還談不到“原子能時代”,但整個社會形勢進展的速度,的確是得到了“原子能時代”?!の覀円惠呑拥淖非?,有史以來多少時代人的追求,無法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是可望而不可及?!v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責的并不少,連伽利略,伏爾泰,巴爾扎克輩都不免,何況區(qū)區(qū)我輩!老話說的好,是非自有公論,日子久了自然會黑白分明!真正的戰(zhàn)士,保衛(wèi)著祖國的森林、海洋、城廓和田野,也應當保衛(wèi)潔白心靈和智慧的前額。一位學者對《傅雷家書》如是評價: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在漫漠歲月中熠熠生輝的靈魂。傅雷給我們的紀念是高潔、是清純——粉碎物的珍珠不是悲劇,毀滅心的珍珠才是悲劇。感傷是沒有用的,悲觀主義是一條絕路,積極和樂觀才是我們的必需品。反思意味著樂觀,內心考古學則指稱著積極。沒有這樣的品質,反思和內心考古學將共同歸于失敗。這套叢書的作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各自表達了自己的積極和樂觀。他們努力將20世紀的一些蛛絲馬跡擺在了我們面前,努力將過去了的中國的某些角落擺放在了我們眼前。因為他們的目的是指向今天和未來,所以他們的憂患已經不再是憂患,而是特殊形式的樂觀融在了一起。在這套叢書中,憂患是樂觀的憂患,樂觀則是憂患著的樂觀。因此,這套叢書有效地將矯情給最大限度的抑制住了,也將任何性質的抱怨踢出門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套叢書正好接續(xù)和推演了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