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消息報》精選文集(第一卷)

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消息報》精選文集(第一卷)

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消息報》精選文集(第一卷)

定 價:¥28.00

作 者: 高小勇主編
出版社: 朝華出版社
叢編項: 聯(lián)智文庫 聯(lián)智財經文叢
標 簽: 經濟法

ISBN: 9787505412187 出版時間: 2005-07-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3cm 頁數: 266 字數:  

內容簡介

  我國經濟研究界時效最快、容量最大、觀點最多的經濟評論報,也是全國惟一不刊登商業(yè)廣告的報紙。1994年5月、1998年6月,《經濟學消息報》獨家越洋,面對面采訪了近二十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這一世界首創(chuàng),受到我國理論界、新聞界和決策界高度關注和贊揚。十多年來,《經濟學消息報》這普及經濟學思想、喜掖經濟學年輕愛好者,激發(fā)全社會對經濟學的興趣和了解,展示經濟學對現實的解釋能力作了艱苦的探索。 12年前,高小勇創(chuàng)辦了《經濟學消息報》,鼓勵經濟學者寫雜文、隨筆。十幾年來,這類文章在經濟學的普及上、在幫助人們深入理解社會現象上、在推動我們的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上,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也使小勇得以將《經濟學消息報》發(fā)表的這類文章,編成洋洋灑灑六卷本的集子,呈現給讀者,并起了一個很有點刺激性的書名:“經濟學帝國主義”。所謂經濟學帝國主義,指的當然是經濟學在“侵略”其他社會科學學科的傳統(tǒng)領地,而且這種侵略并不是異想天開的瞎胡鬧,而是真能分析出一些原來人們沒有分析出來的東西,給人們以新的啟示,使學科有新的發(fā)展。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與它的特殊分析方法相聯(lián)系的。首先,經濟學在本質上其實不像有人從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樣,是所謂“數錢的學問”,它所研究的是人的行為,是人們如何在資源(包括時間)稀缺的條件下,通過行為和選擇的改變,取得最大的效果。所以在一定意義上,經濟學是一種“行為效果學”,只要在有人、有人的行為的場合,這種行為效果學的基本邏輯和基本分析方法,可以是通用的。其次,經濟學不僅研究個體的行為,而且研究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這當然沒有什么特別的,一切社會科學都研究人與人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社會關系。但在現實中,生存的需要總是人們的基本需要,人的一切活動都有賴于資源的消費和收入的分配,經濟利益構成人們一切利益的基礎,因此,理解了經濟關系,的確也能對其他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問題,有更深的理解。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經濟學就顯得很“強勢”,很“囂張”,很“顯學”。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概念最初當然是由經濟學家自己提出的,以形容經濟學的擴張趨勢,在人們說開去后,這個詞可能讓人對經濟學產生誤解,以為它無所不能,或者是它在自吹無所不能。其實,真正的作為科學的經濟學是很“謙虛”的,甚至是很“謙卑”的?;蛘哒f得更確切一點,如果一個人真的搞懂了經濟學,他會是很謙虛的,因為他會知道,經濟學所能夠說明的、能夠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很有限的。首先,個人如何選擇和決定,只是他自己才能做的事情,經濟學家——不論他對人的基本行為方式理解得如何透徹——也不能替別人作出決定。這是因為,經濟學分析所依賴的基本概念——“幸?!被颉巴纯唷?、“效用”或“代價”等等,完全是“個人主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評價標準、價值體系(經濟學的術語是“偏好”),小到吃飯的口味、穿衣的喜好,大到倫理道德、思想意識,都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每個人所面臨的具體條件——能力興趣、家世背景、社會關系,對自己和社會環(huán)境未來變化的預期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經濟學家知道一個人總會按照我們大家所接受的那個“公理性假設”即人都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邏輯來行事,我們也不知道每個人所要最大化的那個具體的“利益”體系究竟是什么。也許經濟學家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信息與知識,使他們信息更加完全,從而作出的決定更加正確,但也僅此而已,還是不能代替每個個體(個人與企業(yè))作選擇、作決定!經濟學家甚至沒有資格評判他人的決策正確與否,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究竟是根據什么偏好體系作出的決定!這種“偏好的個人特殊性”,導致了經濟學在定量分析和“科學證偽”上的很大局限。我們可以用“偏好”、“效用”一類抽象的概念,就人的許多行為的基本規(guī)律作出一些“理論假說”,包括經濟學帝國主義意義上的結婚、離婚、犯罪、改革制度、追求平等等等,但由于這些行為所涉及的“物品”(goodsorbads)不能有一個市場價格(定價的交易成本太高),我們的定量分析就只好到此為止——由于偏好或效用的個人性和人與人之間效用的不可比性,我們只能以“假說”的方式給出人的社會行為的一些大致的邏輯,但無法進行精確的定量分析,很難對這些假說進行嚴格的證偽。第二,經濟學不但不能替代個人作決定,而且不打算改變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經濟學總是以不同人的不同價值觀念作為自己分析經濟社會現象的前提,而不以改變人們的觀念為己任。你愛吃酸的還是甜的,好旅游還是好吸毒,你是只關心自己,還是也關心朋友和國家,對于經濟學來說只是你的個人偏好,你的價值判斷,也許你在倫理學家、政治家、神父、文學家或記者的說教、感召、影響下可以改變你的價值觀,改變你的行為選擇,但那不是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的使命,經濟學只是把你的特殊偏好當做分析的前提,你改變了,再把你新的偏好作為前提,但經濟學家原則上不打算去改變你的想法。有些人總是想賦予經濟學更多的使命,想把改變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列入經濟學的范疇,那就不是經濟學帝國主義了,而是成了“經濟學強盜”,因為那是在攫取不屬于你的東西。有人曾問我,市場經濟由于存在“多次博弈”,不講信用的人最終會受到懲罰,如果人們認識到這一點,就會比較講信用,所以在市場經濟下人們的信用道德會有所改善,這不是說明經濟學與道德倫理有關系、經濟的運行可以改變人們的道德倫理嗎?可是你仔細想一下,所謂的商業(yè)信用,可不是因為人們改變了他們的信用道德,而是因為人們發(fā)現不講信用在市場經濟下最終是“不合算”的(會被懲罰),也就是說還是出于“算計”,才改變了他們的行為,而不是因為“變善”了而改變了行為。使人們“變善”這件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值得我們每個人作為個人去努力的事情,但經濟學不把它當作自己研究范圍內的本職工作。經濟學的本職工作,是通過制度和政策的改變,去改變人的行為(比如讓不講信用的人受到懲罰)。第三,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局限性,經濟學在公共政策問題上的作用其實也是很有限的。經濟學的確能夠為公共政策問題作出自己的貢獻,因為經濟學的任務之一就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一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如何構成其他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約束條件,而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努力又必須把其他所有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當成自己的約束條件(這些都基于資源稀缺性公理性假設);因此,經濟學能夠以“均衡”一類的基本概念告訴大家,我們的所謂利益最大化,其實都是“條件極值”,是“不可能再大”,而且為了達到這一均衡點,我們大家也要相互有所妥協(xié),你占的好處太多,別的人、別的利益集團就會“反彈”,到頭來你的損失會更大。比如社會平等這件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的邏輯是只要機會均等、合法競爭、不坑蒙拐騙、不搞特權與腐敗,貧富差別的出現,就只能歸結為人的先天差異、后天努力、機會運氣等,有其不可避免的性質。但是,給定任何一個社會在任何一定時期的意識形態(tài)(這對經濟學來說是“外生的”約束條件),富人集團如果完全不考慮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會使社會關系越來越緊張的后果,拒不進行必要的或合理的收入轉移和扶弱濟貧(什么是必要的或合理的?這對經濟學來說當然也是一個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在此經濟學家必須非常謙虛?。?,社會最終可能陷入動亂以至內戰(zhàn)的狀態(tài),富人致富的條件和享受財富的環(huán)境就會發(fā)生改變,對富人來說,也就是“不合算”;而富人多繳一點稅用于社會福利,在一定范圍內對他們的長遠利益可能是“合算”的(請注意,這里經濟學所依賴的也不是富人的“善心”,而是他們的“算計”。那些寄希望于富人“良心發(fā)現”的人應該想一想,人的良心要是總不發(fā)現你有什么辦法??。?。在這里,經濟學所提供給社會的“政策建議”,不是“拉一派打一派”,而是告訴大家,收入極端不平等是對大家沒好處的,但是那種“民粹主義”的公共政策和社會保障,想過早地搞那些發(fā)達國家搞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是對大家都沒好處的,我們應該不走任何極端,而是追求某種“可持續(xù)的均衡”。但是讓經濟學再做更多的事情,它的局限性就顯示出來了。由于經濟學所依賴的基本概念如“效用”、“偏好”等等,都是“個人主義”的,無法進行人際之間的比較與計量,經濟學其實很難對公共政策的社會效果,作出準確的和科學的判斷。在這些問題上,經濟學惟一可以使用的理論工具,就是所謂的“帕累托最優(yōu)“或“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最優(yōu)指的是:當社會達到已經無法在不使(至少)一個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另一個人的境況變好,我們就稱這種狀態(tài)為“帕累托最優(yōu)”。可見,這么一個經常被一些人似是而非地當成是“最佳狀態(tài)”的帕累托最優(yōu),其實只是說“我們無法再使情況變得更優(yōu)”,或者更精確地說,它指的是:再作任何改變,經濟學家不知道情況是不是會變得更優(yōu),所以我們只好把這個最容易判斷的情況認定為“最優(yōu)”!也許一項社會變革比如反壟斷這么一個體制改革,可以使社會上99%的人福利得到改善,但是對于經濟學的“帕累托標準”而言,只要有一個人,即那一個壟斷者本人受到了一點損失,經濟學也無法“理直氣壯”地說,這一改革使整個社會的狀況有所改善,因為我們不知道那99%的人的福利的增加的總和,是不是能夠彌補那一個人的福利的減少。這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經濟學不認為我們可以將那99%的人的效用與這一個人的效用進行通約與比較!只有假定在反壟斷的過程中將取消壟斷之后資源效率改進所產生的新增收益的一部分,對那個壟斷者進行了他自己所認可的(經濟學家認可不算數)“充分補償”之后,經濟學才能“認可”實現了改進,因為經濟學所能論證的改進,只是這種帕累托改進。因此,所謂帕累托最優(yōu),只是經濟學所能夠確認的不能再優(yōu),而帕累托改進,只是經濟學惟一所能確認的改進。它們都是表明了,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其實對于一切不是“一致同意”、做不到沒有任何人反對(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個人的利益受損)的其他許多可能的社會狀況和可能的社會改進,沒有發(fā)言權!理解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懂得為什么在反壟斷這樣的公共政策問題上,以及其他種種公共物品的提供問題上(請注意制度也許是一項最重要的公共物品),會有那么多的利益阻礙,會是那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沒有一個絕對的真理和權威(首先是因為經濟學無法提供這樣的真理和權威)。也正是因為如此,經濟學在公共品的問題上,走上了政治經濟學的道路,要對政治這一公共品配置機制進行分析,去研究公共政策的決策機制,甚至是在憲法層面上的決策規(guī)則,比如是“一致同意”還是“多數票原則”、公民投票還是“代議制”決定,等等。在這里,我們就可以明白,好的經濟學者一定會是謙虛的,因為任何一項經濟決策都不是經濟學家自己所能作出的!私人的決策或一個企業(yè)的決策,是要由當事人個人決定的;而公共決策則是要通過一個社會程序,由許多人(包括政治家)和許多學科(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等)的研究成果共同起作用的結果,經濟學家的貢獻無疑是、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情況下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好的經濟政策建議,當然要遵循經濟學的邏輯,因為這是你的專業(yè),是你解釋世界的特殊角度,你要是想從其他學科的角度來談問題(比如以神父的立場說話,或者沒人任命就把自己當政府),你反倒沒有發(fā)揮你的特長,沒有做好你的本職工作,貢獻反倒小。但是經濟學家在作政策建議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地意識到其他角度的存在,其他學科的存在,其他邏輯的存在,無論你是否認為那種邏輯不成邏輯。不過把以上的問題都搞清楚之后,反過來我們也要說,經濟學不能“包打天下”,其他社會科學也許就更不能包打天下。經濟學說到底由于它分析方法的特點,還是能比其他社會科學更加科學一點,解釋力更強一點,可解釋的問題更廣一點,也就是說,更“帝國主義”一點。

作者簡介

暫缺《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消息報》精選文集(第一卷)》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口經濟學帝國主義(序一) 張五常
口經濟學的謙虛(序二) 樊綱
口我們都是經濟學帝國主義者(自序) 高小勇
001 愛情:也是一個市場?高小勇
006 愛情形不成市場陳水芬
008 愛情的另一種解釋皮建才
011 網戀繁榮:商業(yè)社會的感情天堂 龍眼
015 愛情的經濟學空間 許桃芳
023 賣花姑娘為什么這樣多? 李瑞雋張旭昆
025 戀愛是個二手車市場陳建兵
030 擇偶"門當戶對"是理性選擇昌忠澤
034 "第三種人"與女博士稀缺王婧
038 美國擬用"一男一女"為婚姻重新定義高小勇
041 析重慶"同性戀酒吧防艾工程" 陳曦
045 評婚姻保險市場的失敗尹龍
049 審視離婚登記新變革楊繼梅
053 一樁離婚案與置換經營權 蔣衛(wèi)城
057 "老婆田"的悖論昊珊瑚
060 家庭的"兩基金分離" 沈洪溥
065 "勾肩搭背"的社會成本王玉霞
068 大學生可以在教室親吻嗎?萬江
071 纏足的另一種解釋 皮建才
074 賣笑人數認定與需求定律 張樹民
077 關于"夜經濟"的一些話題衛(wèi)志民
083 坐鏟車進洞房與"體驗經濟" 王治平
086 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 謝作詩
089 從n,n故事看中美公民的誠信觀 張建軍
094 "朋友"與"活雷鋒" 王治平
097 淺薄誠信葉建亮
101 蕭江的民間信用 黃成業(yè)
108 禪房曲徑不通幽--評分配運氣規(guī)則的世俗化 劉宇舸
111 精明的信譽發(fā)送機制 葉建亮
114 人世的佛教與出世的經濟學 田學斌
120 兩個故事的背后曲麗萍
125 被誤讀的志愿者行為 王永生盧安
128 多種眼光看"家族" 應煥紅張宗和
135 家族式企業(yè):血緣對法制的替代 蒲勇健
139 從招聘"萬金油"保姆談起 王永生盧安
142 善行:另一種非市場配置--無償獻血體制為何成主流? 劉異偉
147 不眠藥:人類的不歸路? 葉建殼
151 "安樂死"制度緣何難產? 陳晨
155 從送貨上門看"合理性"原則 王治平
158 換個角度看"天價宴" 紀昀
160 過年:資源配置的又一種方式? 王蘇喜
164 "節(jié)日送禮"合約的費用分析 趙紅軍
168 知假買假"有害全局"?朱憲辰
172 監(jiān)督的作用--家事偶得 張承惠
174 閑暇的效用 王玉霞
177 乞丐的存在淵源 皮建才
181 低保:養(yǎng)人還是養(yǎng)犬? 郭金昌
183 應允許失業(yè)者挑三揀四 王永生盧安
186 弱勢群體的交易成本 刁仁德
193 歷史經驗:大規(guī)模傳染病的經濟后果 高善文
200 扣國城市的成本--以深圳為例 郭萬達廖明中
206 云南之旅的觀察 王玉霞
211 江南日記聶輝華
218 銀行的保管箱生意錢滔
220 中國女演員市場的制度安排楊民
225 從師徒關系看外部性謝作詩
228 由常香玉所想到的經濟學 王成軍
231 "無效退款"中的貓膩王宇
234 大商場討價還價的利弊高樹印
240 服裝市場的價格形成彭金柱
244 "奢侈品"市場的發(fā)育與個人信號譚芳芳
247 住房:我的面包和鹽 張群群
252 價格失靈的北京房地產市場姚蔚
258 租房市場上的信息壟斷和競爭 涂菲王利華
262 博士租房在北京李增剛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