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8年德國外科學家Langenbuch施行首例肝切除術至今,肝臟外科發(fā)生毋庸置疑的進展。100多年來,肝臟外科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相當艱難的過程,肝臟,為人體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由于其富含血竇,解剖復雜。從最初外科醫(yī)師認為的一個“勿碰我”(do not touch me)的器官發(fā)展成為定型、成熟的肝葉、段的切除術與原位全肝移植、部分肝移植術、親體供肝的活體肝移植術,肝臟外科醫(yī)師經歷了一個極其艱辛的探索過程??梢哉f,肝靜脈外科的發(fā)展與肝臟外科的發(fā)展相同步。以往,針對肝切除術中容易發(fā)生的大出血問題,許多肝臟外科醫(yī)師設計了許多防止措施,包括術前解剖并結扎第一肝門的人肝血管,切肝過程中使用肝實質束帶、肝鉗、肝梳(hepatic comb)等,應用第一肝門的入肝血流阻斷等諸多措施。但是,上述措施均為控制切肝過程中的入肝血流出血或簡單的肝臟實質出血,而肝靜脈系統(tǒng)的出血仍未得以完全徹底地控制。鑒于此,對肝切除過程中如何控制肝靜脈系統(tǒng)出血的深入研究使肝靜脈外科的發(fā)展產生了一次巨大飛躍,此過程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做出的許多有關肝靜脈外科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肝外縫扎主肝靜脈,也即左肝切除術前在肝實質外,左肝靜脈的肝表投影處將左肝靜脈縫扎;(2)切肝過程中不但控制入肝血流,同時亦控制出肝血流即肝靜脈血流,做到真正的無血切肝,許多作者設計了全肝血流阻斷下的無血切肝、低溫隔離灌注無血切肝、選擇性阻斷主肝靜脈無血切肝,術中利用超聲吸引器游離出主肝靜脈尤其是肝右靜脈進行肝外處理;(3)累及主肝靜脈和肝后下腔靜脈肝臟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腫瘤切除的同時切除主肝靜脈和下腔靜脈,并且應用人工血管置換。近年來,肝臟移植手術的廣泛開展使肝靜脈外科的發(fā)展產生了第二次巨大的飛躍,主要包括:(1)肝移植術中肝靜脈流出道重建方式的研究,尤其是背馱式原位肝移植和親體供肝的活體肝移植術;(2)活體肝移植術中肝臟移植物獲取的研究;(3)肝移植術后肝靜脈流出道狹窄或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4)近肝靜脈損傷的現代外科處理;(5)Budd一Chiari綜合征的根治性手術與介入治療;(6)門脈高壓癥的介入治療(TIPSS);(7)肝臟隔離灌注區(qū)域化療治療不能切除的肝癌等。本書共有34章,共60余萬字,全書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文筆流暢,表達清晰,集科學性,現代性,全面性,系統(tǒng)性,理論性,實用性于一體,是一部對肝膽外科領域的關鍵點:肝靜脈系統(tǒng)的嶄新的學術專著,無疑地對肝外科手術包括肝移植在內,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是一本優(yōu)秀的學術參考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