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王岳川
序言二歐陽友權
序言
緒論
第一章本體論演進與藝術本體論嬗變
第一節(jié)本體及其本體論變革
一本體論何以可能
二本體論演進:從古希臘到當代
第二節(jié)藝術本體論的拓展
一摹仿:古典本體論
二表現:浪漫本體論
三形式:語言本體論
四文化:批判本體論
第三節(jié)新本體論:藝術活動價值論
一社會存在:實踐本體論
二藝術交流:價值本體論
第二章當代美學核心:藝術本體論
第一節(jié)藝術本體論:現代美學之維
一性靈本體:思與詩在危機時代相遇
二精神家園:以藝術代宗教
第二節(jié)現代藝術:人的生存方式
一世界圖景與人生狀況
二藝術意義:拒斥虛無主義
第三節(jié)寫作何為:危機時代中的運思
一為何寫作:懷疑與追問
二寫作意義:靈魂自贖與精神尋繹
第四節(jié)語言本體論轉向
一從理性批判到語言批判
二從人說語言到語言說人
第五節(jié)人類學美學本體論
一游戲:生命形式化的造型活動
二象征:意義永駐象征本體
三節(jié)日:返回生命之根的“特別儀式”
第六節(jié)后現代文藝本體消解論
一解拆深度模式
二消解歷史意識
三消蝕主體精神
四消解審美距離
第三章藝術超越:人的審美活感性生成
第一節(jié)時間之維:超越性的本體論領悟
第二節(jié)空間之維:超越性的本體論界限
第三節(jié)審美生成:超越性的本體論展開
第四節(jié)生成活感性:超越性的本體論旨歸
第五節(jié)藝術活感性的本體論意義
一日常感性的“中斷瞬間”
二藝術語言的“陌生化”
三藝術與現實的形而上學本質
第六節(jié)藝術活感性的三維結構
第四章體驗本體:審美感悟與藝術創(chuàng)造
第一節(jié)審美體驗:藝術與生命的本體構成
一體驗與生命:同構共生性
二體驗與藝術:內在指向性
三體驗與意義:主客互動性
四體驗與世界:主體意向性
第二節(jié)藝術體驗:與藝術的本源溝通
一審美體驗與審美經驗
二審美體驗的發(fā)生與拓展
三審美體驗的本體特征
第三節(jié)高峰體驗:藝術生命的創(chuàng)生
一興:體驗的生命自由形式
二靈感:體驗的精神超越形式
三氣:體驗的本體論根基
第五章作品本體:文學文本層次論
第一節(jié)作品本體界定:藝術與藝術品
一作品形式分析
二藝術與藝術品的界定
第二節(jié)作品形式演變:一元與多元
一古希臘美學:形式即本體
二近代美學:形式與內容二元論
三現代美學:作品層次結構論
第三節(jié)藝術作品存在:現象學美學直觀
一作品的本體構成
二作品的語音層次
三作品的意義單位層
四作品的再現客體層次
五作品圖式化觀相層次
六作品的“形而上質”
第四節(jié)藝術作品結構:本體的多維透視
一向心式細讀:由字面意到象征意
二結構分析:從形式到深層意蘊
三意義追問:由確定性到不確定性
四境界拓展:從有形到無形
第五節(jié)藝術作品層次:言象意的美學邏輯
第六章解釋本體:文學意義的審美生成
第一節(jié)解釋學軌跡:從方法論到本體論
一理解的意義與“解釋學循環(huán)”
二理解的本質與“前理解”
三理解的歷史性與“效果歷史”
四理解文本與意義生成
五理解的本體性特征
第二節(jié)視界轉移:從作品本體到讀者本體
一讀者與文本的全面對話
二接受者的審美經驗構成
三文學的審美交流活動
第三節(jié)新的景觀:文學接受的主體性建立
一能動性:對主體性的認同
二創(chuàng)造性:期待視野的打破
三體驗性:生命意識的投注
四喚醒性:靈魂意象的甦生
第四節(jié)解釋形態(tài):文學意義的多元取向
一解釋的符合論
二解釋的衍生論
三解釋的創(chuàng)生論
四解釋的逆轉論
結語稟有藝術活感性的新人境界
一生命創(chuàng)化:藝術本體的意義
二反本體論:后現代美學的問題與追問
附錄一文藝方法論與本體論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jié)文藝方法論研究的學術史清理
一新方法論的引入與人文科學視野拓展
二當代中國文論方法論學術史的意義問題
第二節(jié)文藝本體論研究的價值歸宿
一歷史轉型視野與本體論研究學術史演進
二本體論的基本問題和研究向度
三反本體論問題及其本體論研究的意義
附錄二本體虛化:肉體沉重而靈魂輕飄
一身體是靈魂與肉體的中介
二人的解放不應從“倫理暴力”走向“身體暴力”
三從文化下移與下半身寫作中走向人性復歸
附錄三新世紀中國文論的前沿思考
一傳統(tǒng)與現代的“中西之爭”與“古今之爭”
二新世紀文化價值生態(tài)意識與話語轉型
三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文論精神自覺
四西方文論播撒中的中國文論處境
五在后現代多元化和邊緣性中堅持“文化互動”
六后殖民理論對重釋中國的方法論意義
七當代傳媒文化與中國思想傳播
八多極時代中國身份的“本體書寫”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