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辯證法反復昭示:發(fā)展不是簡單的生長和增進,它往往不一定呈直線式進步,而是通過一系列螺旋式圈層實現的。這樣“回復”便不總是重復往昔,而可能是一種上升的形式,是“喚醒”事物在其開端時即已蘊蓄著的可能性的一種形式。作為由具有自覺意識的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也生動地展現著螺旋式的發(fā)展軌跡,如歐洲“文藝復興”的崇尚古希臘、“宗教改革” 的服膺《圣經》,便是對“元典精神”的發(fā)展和再造,而歐洲文化正是在這種“回復”中贏得歷史性進步的。這種向“文化元典”汲取靈感,獲得前進基點的現象在中國也多次出現,著名的“古文運動”便是典型事例??贾灾袊F代思想文化史,這種“返本開新”、“以復古為解放”,即回歸元典精神以求新變的情形也俯拾即是。當然,現代化是一個文化轉軌過程,充滿變異與新生,現代生活好比一臺巨大過濾器,對往昔文化傳統或放行,或阻遏,于棄取間行揚抑之道。近世中國人立足于文明轉型和挽救民族危亡的社會實踐,選擇中華元典精神里的變通哲學、憂患意識、華夷之辨、革命觀念和民本思想,并與外來西學的相關部分彼此激蕩交融,從而鍛造出在近世中國發(fā)揮巨大作用的社會變易論、社會救亡論、民族國家論、社會革命論和民主主義。可見,元典精神的選擇性發(fā)揚和創(chuàng)造性轉換,是近現代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一題旨,也是今人和后人所要反復探討和力加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