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yī)學是和平利用原子能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迅速,其內容和面貌不斷發(fā)生變化。過去50年里,主要是利用單光子核素標記的示蹤顯像劑進行臟器功能測定和顯像,以研究和診斷疾病;近年來則已發(fā)展到利用正電子核素標記的示蹤顯像劑進行體內生物分子代謝顯像和受體顯像,基因顯像也初現(xiàn)端倪。這些用正電子核素標記的示蹤顯像劑進行的顯像要用正電子顯像儀(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來實現(xiàn),故統(tǒng)稱PET顯像。PET顯像已成為新世紀核醫(yī)學的熱點之一。我國學者在核醫(yī)學發(fā)展的各個時期都編著了不少專著、教科書和手冊,反映了當時核醫(yī)學的內容和面貌,總結了當時的豐富經驗,推動了核醫(yī)學的發(fā)展。但至今尚缺少內容時尚而又精深的PET顯像專著,急需能反映當前核醫(yī)學的發(fā)展、以PET顯像為主要內容的新書問世。本人很早就深受PET顯像魅力的吸引,20世紀80年代初赴美留學時就選擇了著名的PET先軀D.E.Kuhl教授為師,在PET發(fā)展的搖籃之一——UCLA學習?;貒蠓e極參與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國產單環(huán)/兩層、4環(huán)/7層和18環(huán)/35層兩代PET顯像儀的工作,并參加了臨床前評價和臨床試用。1998年退休后,主要精力投入到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北京PET中心、第一軍醫(yī)大學南方醫(yī)院南方PET中心、山東省立醫(yī)院PET/CT中心和昆明軍區(qū)總醫(yī)院hPET中心的PET顯像臨床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本人從事核醫(yī)學的早期,曾投身于核素治療,后因忙于核素診斷和研究,對治療有所偏廢。但在長期從事核素顯像和示蹤研究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核素靶向顯像的成功就很有可能實現(xiàn)相應的核素靶向治療,深信核素治療必將像核素顯像一樣繁榮發(fā)達,并且有可能因為不會像核素顯像那樣地受到其他技術的嚴重挑戰(zhàn)而永立于不敗之地,社會效益也會更大。因此本人近年來也逐漸回歸到核素治療。退休后更有較多時間參加國內外許多核素治療會議,并訪問了不少核素治療開展得很好的單位和頗有經驗的專家,發(fā)現(xiàn)我國核素治療的應用和基礎研究的勢頭都很好,但遠不平衡和普及,對一些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也存在著認識上和實踐上的差別,確有必要集思廣益進行宣傳和探討,才有助于大力而盡量妥當?shù)赝茝V各種核素治療。根據(jù)以上情況,本人乃決定再組織編寫一本以PET顯像和核素治療為主要內容的專著。本套書的內容包括兩本:第一本為PET診斷,共十章,除有總論介紹PET的基本原理和特點、正電子示蹤顯像劑、各種PET顯像儀和基本的顯像方法、影像定量、影像融合、輻射防護、效益/經濟分析、循證醫(yī)學、建立PET中心需考慮的一些問題和面臨的CT/MRI等新進展的挑戰(zhàn)外;用八章著重介紹目前最為常用并且較為成熟的腫瘤PET顯像、腦PET顯像和心肌PET顯像的原理、方法和臨床應用。用一章專門介紹PET/CT的應用特點和價值;用一章簡要介紹PET顯像在腦功能、精神疾病、成癮和戒毒、針刺、 藥物、基因顯像和基因治療等研究方面的應用和為小動物顯像的microPET。第二本為核素治療,共十三章,除有總論介紹核素治療的基本原理和特點、放射性治療藥物、劑量學、輻射防護和管理、療效評價方法等以外,其余各章逐一介紹各種治療方法,包括131I治療、32P治療、核素治療骨轉移灶所致骨痛、核素介入治療、介導性核素靶向治療、核素近距離治療、低劑量核素治療和99Tc-MDP治療。其中特別重點討論應用最廣和最為有效的131I治療Graves病和甲狀腺癌的各方面問題。本套書的主要讀者對象是核醫(yī)學工作者和研究生。核醫(yī)學的發(fā)展和普及與臨床醫(yī)生對它的認識、接受程度和合作極有關系,望本書也將成為廣大臨床醫(yī)生和研究人員了解和認同PET顯像和核素治療的一個窗口,能更好地應用它們?yōu)椴∪朔?。由于本套書內容很多,各個方法和應用都相當專業(yè),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經驗,為集思廣益和貫徹百家爭鳴方針,特邀請了國內四個直轄市和20個省、自治區(qū)的120多位在某個方面確有豐富經驗或知識的專家參加本書編寫,其中2/3為中青年新秀。同時針對我們在一些方面的不足,甚至空白,還邀請了美國、法國、奧地利、印度、韓國和香港、臺灣地區(qū)的12位著名專家朋友參加編寫。要求作者對所寫的章節(jié)都要包括歷史和現(xiàn)狀、主流經驗/觀點和非主流經驗/觀點、現(xiàn)存問題/爭論和發(fā)展前景;介紹的具體方法必具可操作性;國內外情況都要介紹,但著重國內的經驗。在編寫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正好與我院黃zaozi002庭教授在主編門靜脈高壓癥外科學(2000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時所遇問題十分相似,他在其前言中作了十分精彩的說明,我十分贊同,蒙允在此摘編如下:一是重復問題。本書各章節(jié)之間有其序貫性及連續(xù)性,但他們又均有其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常涉及一些共同的問題,難免有時重復。但既或是同一問題,作者也是按照所撰寫章節(jié)的需要進行敘述,出發(fā)點不同,側重點不同,同功而異曲,格調有別,讀者選讀某一章節(jié)時,思路上自成體系,或者對讀者反而方便和有益。二是差異問題。由于本書的作者都是國內外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其所撰寫的章節(jié)又是各自所擅長的方面,自有作者多年來所形成的觀點,以及慣用的臨床處理方法。況且一些疾病的診治(如本書的腫瘤葡萄糖代謝顯像、131I治療甲亢和甲癌等)所涉及的問題又十分復雜,有深有淺,似深似淺,至今沒有顛撲不破的理論,也沒有完美無缺的診治方案,作者相互之間的經驗、認識、觀點、方法不盡相同,甚或有所偏愛,亦屬常情。當然大的原則并無多大矛盾。但正因如此,讀者可洞窺其中精華,兼曉各家之長,予以思考,增長見識,有助于集思廣益。三是平衡問題。盡管在編書之初,要求各專家按照大致的要求撰寫,但作者們畢竟均有相當高的學術造詣,自有其不同的邏輯思路、寫作風格和敘述習慣,不意之中個體水平的差異也有所顯露,這也不足為奇。編者只能在文字、用詞、編排、某些數(shù)據(jù)等方面略加整理和修飾,或提出些修改建議供參考,而無力于其他。但在此不能不指出,絕大多數(shù)作者,極其認真,非常嚴格,不厭其煩,反復修改,多數(shù)是四至五遍,實屬難得。本套書在策劃后正式編寫歷時兩年多,除各位作者和譯者在百忙中辛勤寫作外,還特邀的12位專家和老師對有關章節(jié)作了認真的審閱。副主編盧倜章教授以其大半生的豐富經驗協(xié)助我對有關131I治療甲狀腺各種良惡性疾病的各章節(jié)編寫進行了指導和把關,并親自撰寫了不少章節(jié),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書稿的整理和修改、整合完全是在我家書屋中完成,計算機和快遞是最主要的工具,我的夫人成了名符其實的主編助理(她也是我過去幾本書的最主要的助手之一),當然小友聶濤和周文靜也幫了不少忙。本書的編寫和出版還得到了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所、中國核動力設計研究院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云克藥業(yè)有限公司、青島長江輻射防護設備有限公司和李紫陽主任的大力支持。稿成之后我的導師David E. Kuhl教授特來E-mail祝賀,北京醫(yī)科大學半個世紀的老領導彭瑞聰教授、世界最著名的華人核醫(yī)學家葉鑫華教授、著名醫(yī)學影像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玉清教授和著名放射化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伯里教授親筆為本書作序,不勝榮幸和深為感動。謹在此一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限于本人水平和時間,本書必然存在不少缺陷和疏漏,敬請讀者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