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帝國和西班牙帝國一度都是生氣勃勃的國家,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們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走向衰落?中國歷史上的王朝興衰起伏與葡萄牙帝國和西班牙帝國的盛衰有相似之處嗎?本書主要通過對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在15、16世紀最早開辟新航路和建立殖民帝國的這段歷史的描述,向我們揭示了兩國崛起的秘密,追尋其發(fā)展歷程,探究其盛衰規(guī)律,總結其經驗教訓,為我們提供了歷史借鑒。本書前言一個階級在取得政權以后,總要竭力鞏固它的政權,為此,都要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供自己鞏固政權的借鑒。一切剝削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剝削制度,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封建統治階級無不想使自己的王朝長久延續(xù)下去,為此,其中一些有作為和頭腦比較清醒的君主及其輔佐就特別注意總結歷代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例如,漢高祖劉邦在定天下后,讓列侯諸將直言他之所以有天下,而項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的回答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眲钫f,你們知其一,未知其二?!胺蜻\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①劉邦在這里總結了能否用人,是劉勝項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唐太宗李世民有幾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雹芾钍烂竦拇蟪嘉横缡种匾曀鍩蹨缤龅慕逃?,多次引用《荀子·王制》上的話:“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勸告唐太宗要搞好君民關系,注意人心向背①。唐太宗自己也用同樣的話誨諭太子,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雹凇敖浭乐掠谩笔侵袊饨ㄊ穼W的一個傳統。一些卓越的史學家都很注意總結歷代興亡的道理。司馬遷說他著《史記》的宗旨是:“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雹墼诒炯o、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中,“本紀”的撰述宗旨是“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④。在《留侯世家》中,說張良“所與上(指劉邦)從容言天下事甚眾”,但“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⑤。司馬光撰《資治通鑒》,自述著作主旨是“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后有倫,精粗不雜”,以達到“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的目的⑥。當然,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是不可能做到長治久安,永葆其政權,傳之萬代的。他們和封建史學家也不可能從本質上說明歷代封建王朝興衰的原因。不過,他們所總結的某些具體的經驗教訓,如上面所說的要善于用人、要注意民心向背等,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后,為了維護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為了說明資本主義制度是“最合理的”,當然也要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并從歷史上尋找論據,說明資本主義是必然永存的制度。19世紀,法國復辟時期的資產階級歷史家梯葉里、基佐、米涅、梯也爾(后三人還是政治家)在解釋歐洲中世紀以來的歷史時,都把它看做資產階級反對封建貴族的階級斗爭的歷史,并把階級斗爭的根源歸之于人們之間物質利益即財產關系的對立。恩格斯說:“從采用大工業(yè)以來,……在英國,誰都知道,土地貴族和資產階級這兩個階級爭奪統治的要求,是英國全部政治斗爭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