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移動通信

移動通信

移動通信

定 價:¥30.00

作 者: 郭梯云,鄔國揚,李建東編著
出版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0614984 出版時間: 2005-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32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現(xiàn)代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 基本技術和當前廣泛應用的典型移動通信系統(tǒng), 較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移動通信發(fā)展的最新技術。 全書共10章: 概論、 調制解調、 移動信道的傳播特性、 抗衰落、 組網(wǎng)技術、頻分多址(FDMA)模擬蜂窩網(wǎng)、 時分多址(TDMA)數(shù)字蜂窩網(wǎng)、 碼分多址(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一)、 碼分多址(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二)、 移動通信的展望。 每章均附有思考題與習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工科通信專業(yè)和有關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用作參考書。

作者簡介

  1962年生于江蘇阜寧縣,1982年和1985年畢業(yè)于西北電訊工程學院(西電前身)本科和研究生班,分別獲得工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0年畢業(yè)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教授。2001年1月到2003年1月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教授?,F(xiàn)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和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同時招收通信學碩士生。中國通信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第一屆和第四屆863個人通信技術專業(yè)專家組成員,總裝備部通信與導航專業(yè)專家組成員。陜西省和電子部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從事寬帶無線IP技術、移動通信和個人通信、軟件無線電、分布式自組織分組無線電網(wǎng)絡等方面研究。

圖書目錄

第1章概論1
1.1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1
1.2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分類2
1.2.1工作方式2
1.2.2模擬網(wǎng)和數(shù)字網(wǎng)4
1.2.3通信業(yè)務4
1.3常用移動通信系統(tǒng)5
1.3.1無線電尋呼系統(tǒng)6
1.3.2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6
1.3.3無繩電話系統(tǒng)9
1.3.4集群移動通信系統(tǒng)10
1.3.5移動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15
1.3.6分組無線網(wǎng)17
1.4移動通信的基本技術20
1.4.1調制技術20
1.4.2移動信道中電波傳播特性的研究21
1.4.3多址方式21
1.4.4抗干擾措施22
1.4.5組網(wǎng)技術22
思考題與習題25
第2章調制解調26
2.1概述26
2.2數(shù)字頻率調制29
2.2.1移頻鍵控(FSK)調制29
2.2.2最小移頻鍵控(MSK)調制31
2.2.3高斯濾波的最小移頻鍵控(GMSK)調制35
2.2.4高斯濾波的移頻鍵控(GFSK)調制41
2.3數(shù)字相位調制41
2.3.1移相鍵控(PSK)調制41
2.3.2四相移相鍵控(QPSK)調制和交錯四相移相鍵控(OQPSK)調制42
2.3.3π/4-DQPSK調制43
2.4正交振幅調制(QAM)52
2.5擴展頻譜調制56
2.5.1擴展頻譜通信的基本概念56
2.5.2擴頻調制56
2.5.3偽隨機(PN)序列61
2.6多載波調制77
2.6.1多載波傳輸系統(tǒng)77
2.6.2正交頻分復用(OFDM)調制78
2.6.3正交頻分復用(OFDM)調制的應用88
思考題與習題92
第3章移動信道的傳播特性94
3.1無線電波傳播特性94
3.1.1電波傳播方式94
3.1.2直射波94
3.1.3大氣中的電波傳播96
3.1.4障礙物的影響與繞射損耗97
3.1.5反射波98
3.2移動信道的特征99
3.2.1傳播路徑與信號衰落99
3.2.2多徑效應與瑞利衰落100
3.2.3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儲備104
3.2.4多徑時散與相關帶寬106
3.3陸地移動信道的傳輸損耗109
3.3.1接收機輸入電壓.功率與場強的關系109
3.3.2地形.地物分類110
3.3.3中等起伏地形上傳播損耗的中值111
3.3.4不規(guī)則地形上傳播損耗的中值114
3.3.5任意地形地區(qū)的傳播損耗的中值117
3.4移動信道的傳播模型119
3.4.1傳播損耗預測模型119
3.4.2多徑信道的沖激響應模型123
3.4.3空時信道的傳播模型129
思考題與習題132
第4章抗衰落技術133
4.1分集接收133
4.1.1分集接收原理133
4.1.2分集合并性能的分析與比較136
4.1.3數(shù)字化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分集性能142
4.2RAKE接收144
4.3糾錯編碼技術147
4.3.1糾錯編碼的基本原理147
4.3.2常用的檢錯碼150
4.3.3卷積碼與交織編碼152
*4.3.4Turbo碼156
4.4均衡技術165
4.4.1均衡的原理165
4.4.2自適應均衡技術166
*4.4.3線性均衡技術168
*4.4.4非線性均衡技術171
思考題與習題177
第5章組網(wǎng)技術179
5.1概述179
5.2多址技術180
5.2.1頻分多址(FDMA)181
5.2.2時分多址(TDMA)186
5.2.3碼分多址(CDMA)188
5.2.4空分多址(SDMA)191
5.2.5隨機多址191
5.3區(qū)域覆蓋和信道配置193
5.3.1區(qū)域覆蓋193
5.3.2信道(頻率)配置198
5.4網(wǎng)絡結構199
5.4.1基本網(wǎng)絡結構199
5.4.2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網(wǎng)的網(wǎng)絡結構201
5.5信令204
5.5.1接入信令(移動臺至基站之間的信令)204
5.5.2網(wǎng)絡信令210
5.5.3信令應用211
5.6越區(qū)切換和位置管理213
5.6.1越區(qū)切換213
5.6.2位置管理215
思考題與習題218
第6章頻分多址(FDMA)模擬蜂窩網(wǎng)220
6.1概述220
6.1.1發(fā)展簡況220
6.1.2系統(tǒng)結構221
6.1.3主要功能222
6.2系統(tǒng)控制及其信令223
6.2.1系統(tǒng)的控制結構223
6.2.2控制信號及其功能224
思考題與習題226
第7章時分多址(TDMA)數(shù)字蜂窩網(wǎng)228
7.1GSM系統(tǒng)總體228
7.1.1網(wǎng)絡結構228
7.1.2GSM的區(qū)域.號碼.地址與識別232
7.1.3主要業(yè)務235
7.2GSM系統(tǒng)的無線接口237
7.2.1GSM系統(tǒng)無線傳輸特征237
7.2.2信道類型及其組合239
7.2.3話音和信道編碼246
7.2.4跳頻和間斷傳輸技術248
7.3GSM系統(tǒng)的控制與管理249
7.3.1位置登記249
7.3.2鑒權與加密251
7.3.3呼叫接續(xù)255
7.3.4過區(qū)切換258
7.4三種TDMA蜂窩系統(tǒng)分析比較260
7.4.1D-AMPS的特征260
7.4.2PDC系統(tǒng)的特征262
7.4.3FDMA和TDMA蜂窩系統(tǒng)的通信容量265
7.5GPRS——通用分組無線業(yè)務270
7.5.1GPRS的網(wǎng)絡結構270
7.5.2GPRS的協(xié)議272
*7.5.3增強型GPRS276
思考題與習題276
第8章碼分多址(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一)278
8.1概述278
8.1.1碼分多址的特征279
8.1.2CDMA蜂窩通信系統(tǒng)的多址干擾和功率控制280
8.1.3IS-95CDMA蜂窩系統(tǒng)的工作頻率282
8.1.4IS-95CDMA蜂窩通信系統(tǒng)的時間基準283
8.1.5IS-95CDMA蜂窩系統(tǒng)的話音編碼283
8.2CDMA蜂窩通信系統(tǒng)的通信容量284
8.3IS-95CDMA蜂窩系統(tǒng)的無線傳輸289
8.3.1信道組成289
8.3.2正向傳輸290
8.3.3反向傳輸295
*8.4IS-95CDMA蜂窩系統(tǒng)的消息格式和信道結構301
8.4.1導頻信道301
8.4.2同步信道301
8.4.3尋呼信道303
8.4.4正向業(yè)務信道304
8.4.5功率控制子信道308
8.4.6接入信道309
8.4.7反向業(yè)務信道310
8.5IS-95CDMA蜂窩系統(tǒng)的控制功能311
8.5.1登記注冊311
8.5.2切換313
8.5.3呼叫處理315
*8.6cdma2000空中接口321
8.6.1cdma2000空中接口的特點321
8.6.2cdma2000空中接口的分層結構322
8.6.3cdma2000空中接口的物理信道結構323
思考題與習題330
第9章碼分多址(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二)332
9.1WCDMA系統(tǒng)332
9.1.1WCDMA系統(tǒng)結構332
9.1.2WCDMA無線接口334
9.1.3WCDMA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353
*9.2TD-SCDMA系統(tǒng)359
9.2.1TD-SCDMA的物理層359
9.2.2TD-SCDMA系統(tǒng)的特征363
思考題與習題368
第10章移動通信的展望369
10.1個人通信概述369
10.1.1個人通信的概念369
10.1.2實現(xiàn)個人通信的途徑370
10.2關于個人通信的國際標準和研究進展371
10.2.1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標準制定的過程372
10.2.2超(后)三代(B3G)或第四代(4G)移動通信的研究和開發(fā)373
10.3未來移動通信中的關鍵技術375
10.3.1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375
10.3.2多輸入多輸出技術378
10.3.3軟件無線電383
思考題與習題384
參考文獻38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