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部作品即將問世的時候,欣聞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鄭重承諾,將在今后三年內全部取消農業(yè)稅,這標志著中國農民繳納了幾千年的皇糧國稅即將成為歷史。同時又欣聞新的《信訪條例》已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施。這些舉措,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的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體現(xiàn)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宗旨。 農民負擔和群眾上訪,是一個歷久而常新的話題,也是多年來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兩大社會熱點問題。這些年來,農民負擔問題已成為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障礙,也成為影響干群關系和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于1996年12月作出了《關于切實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決定》,對如何減輕農民負擔的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然而,一些地方基層組織在利益的驅動下,置黨中央、國務院的三令五申于不顧,我行我素,虛報浮夸,巧立名目,隨意夸大農民收入,抬高提留收取標準,導演了一幕幕“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下級騙上級,層層摻水”的駭人聽聞的鬧劇。使那些不堪忍受重負的農民,不得不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為了能夠討回個公道,他們只好走上了漫漫的上訪路。而一些地方組織為了維護自己所謂的尊嚴和政績,又置他們的疾苦和呼聲于不顧,對他們進行圍追堵截,千方百計阻止他們去上訪,個別村兩委會甚至因為村民上訪,作出了開除村民村籍這樣荒唐而又令人啼笑皆非的決定。 該書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北方的一些農村為背景,以凝練而辛辣的筆觸,再現(xiàn)了當時我國一些農村農民負擔過重的真實情況,再現(xiàn)了那些不堪重負的農民上訪而屢遭圍追堵截的情景。書中那些農家兒女由于家境貧寒而不得不卻步于高等學府殿堂之外的坎坷經歷;面對嚴重旱情“農夫心內如湯煮”的焦慮心情;過重的農民負擔給農民帶來的艱難困苦的生活;由此而引發(fā)的村民一次次上訪;少數(shù)基層干部為了所謂的政績而對上訪農民所采取的那種冷漠與傲慢的態(tài)度等等,如泣如訴,如怨如慕,令人震驚,發(fā)人深思。 前事不忘,后世之師。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熱切地期盼著這部作品能夠給人們以啟示,能使我們牢牢記住過去那段難忘的歷史,更加關注“三農”,關注人民群眾的疾苦,在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