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語詞和對象

語詞和對象

語詞和對象

定 價:¥33.00

作 者: (美)W.V.O.蒯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著;陳啟偉,朱銳,張學廣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世界學術(shù)名著 哲學系列
標 簽: 語言哲學

ISBN: 9787300065267 出版時間: 2005-07-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3cm 頁數(shù): 35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華民族歷來有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她在創(chuàng)造燦爛文明的同時,不斷吸納整個人類文明的精華,滋養(yǎng)、壯大和發(fā)展自己。當前,全球化使得人類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影響進一步加強,互動效應(yīng)更為明顯。以世界眼光和開放的視野,引介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哲學社會科學的前沿成果,服務(wù)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服務(wù)于我國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是新中國出版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中國當代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社歷來注重對國外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譯介工作,所出版的“經(jīng)濟科學譯叢”、“工商管理經(jīng)典譯叢”等系列譯叢受到社會廣泛歡迎。這些譯叢多側(cè)重于西方經(jīng)典性教材,本套叢書則旨在NFDA1譯國外當代學術(shù)名著。所謂“當代”,我們一般指近幾十年發(fā)表的著作;所謂“名著”,是指這些著作在該領(lǐng)域產(chǎn)生巨大影響并被各類文獻反復(fù)引用,成為研究者的必讀著作。這套叢書擬按學科劃分為若干個子系列,經(jīng)過不斷的篩選和積累,將成為當代的“漢譯世界學術(shù)名著叢書”,成為讀書人的精神殿堂。由于所選著作距今時日較短,未經(jīng)歷史的充分淘洗,加之判斷標準的見仁見智,以及我們選擇眼光的局限,這項工作肯定難以盡如人意。我們期待著海內(nèi)外學界積極參與,并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深信,經(jīng)過學界同仁和出版者的共同努力,這套叢書必將日臻完善。作者以語言的社會性為出發(fā)點,從主體與對象的刺激-反應(yīng)關(guān)系和機制對語詞、語句及其意義做了經(jīng)驗主義的發(fā)生學的研究,提出了關(guān)于兒童的語言習得、全然陌生語言的“徹底翻譯”和翻譯的不確定性、語詞的刺激意義和刺激同義性等重要的概念和學說。書中對牛津日常語言哲學多有批評,充分運用和發(fā)展了形式語言的邏輯分析方法(“義釋”、“語義上溯”);對各種指稱的語言手段的暗昧性的根源及其解決方案做了細致的討論。W.V.O.蒯因(1908-2000),20世紀下半葉最有影響的美國著名哲學家,數(shù)理邏輯學家,現(xiàn)代分析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32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1932-1933年赴歐洲(維也納、布拉格、華沙等地)做訪問研究。1936年開始作為講師在哈佛大學任教,1941年升為副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在美國海軍服役,戰(zhàn)后返回哈佛任教,1948年升為教授。此后多次在其他大學講學,1978年退休。主要哲學著作有:《從邏輯的觀點看》(1953)、《語詞和對象》(1960)、《悖論方法及其他論文集》(1966)、《本體論的相對性及其他論文集》(1969)、《邏輯哲學》(1970)、《理論和事物》(1981)等。

作者簡介

  W.V.O.蒯因(1908-2000),20世紀下半葉最有影響的美國著名哲學家,數(shù)理邏輯學家,現(xiàn)代分析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32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1932-1933年赴歐洲(維也納、布拉格、華沙等地)做訪問研究。1936年開始作為講師在哈佛大學任教,1941年升為副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在美國海軍服役,戰(zhàn)后返回哈佛任教,1948年升為教授。此后多次在其他大學講學,1978年退休。主要哲學著作有:《從邏輯的觀點看》(1953)、《語詞和對象》(1960)、《悖論方法及其他論文集》(1966)、《本體論的相對性及其他論文集》(1969)、《邏輯哲學》(1970)、《理論和事物》(1981)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語言與真理
1.從日常的事物著手
2.客觀的引力;或者
e pluribus unum
3.句子的互動
4.語詞的學習方式
5.證據(jù)
6.設(shè)定物與真理
第二章 翻譯和意義
7.徹底翻譯的先期步驟
8.刺激與刺激意義
9.場合句。干擾的信息
10. 觀察句
11.場合句的主體內(nèi)的同義性
12.詞的同義性
13.翻譯邏輯聯(lián)結(jié)詞
14.同義句和分析句
15.分析假設(shè)(analytical hypotheses)
16.論未能察覺不確定性的原因
第三章 指稱的個體發(fā)生史
17.語詞和性質(zhì)
18.語音的規(guī)范
19.分離指稱
20.述謂(predication)
21.指示詞。定語
22.關(guān)系詞。指稱的四階段
23.關(guān)系從句。不定單獨詞項
24.同一性
25.抽象詞
第四章 指稱之異常多變
26.模糊性
27.詞的歧義
28.句法的某些歧義
29.范圍的歧義
30.指稱的暗昧性
31.暗昧性和不定詞項
32.某些動詞的暗昧性
第五章 嚴格規(guī)整化
33.嚴格規(guī)整化的目的和要求
34.量詞和其他算子
35.變元與指稱暗昧性
36.時間。普遍詞項的限制
37.名字再分析
38.調(diào)解性評論。單獨詞項的消除
39.定義與雙重生命
第六章 逃離內(nèi)涵
40.命題與永恒句
41.模態(tài)
42.作為意義的命題
43.摒棄內(nèi)涵對象
44.命題態(tài)度的其他對象
45.雙重標準
46.傾向式和條件式
47.理論的一個框架
第七章 本體論的判定
48.唯名論和實在論
49.虛假的偏好。本體論的許諾
50.ENTIA NON GRATA
51.極限的神話
52.幾何對象
53.作為哲學范式的序偶
54.數(shù)、心與身
55.類向何處去?
56.語義上溯
參考書目
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