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彭富春教授回國7年來的思想成果,也是作者走在中西思想邊界上的出神入化之作,該書打破了狹隘的專業(yè)分類,它既是哲學的,也是美學的,但更是思想的。這里的思想既是中西思想的聚集,也是中西思想的分離;聚集與分離正是作者提出的“無原則的批判”,也是批判所能達到的思想力度,更是思想自身的生長和生長的方式。 這本書分“一般問題、中西思想、當代問題、思想經驗”四編?!兑话銌栴}》是他用此新哲學方法對哲學、美學與文學基本問題的思考,具體有對身體、語言、游戲、愛與愛美的研究?!吨形魉枷搿凡粡娬{中西思想的同與異,而是旨在確立它的邊界。既不找同,也不找異,而是尋找邊界,亦即尋找中國思想新的起點。這部分既有對馬克思、尼采、海德格爾的研究,也有對李澤厚、劉綱紀、鄧曉芒思想的評論。其中《道的悖論》、《神如何言說》,《莊子、海德格爾與我們的對話》幾篇堪稱經典和美文,在結構上達到了完美,在思想上達到了精深。《當代現實》思考了在技術主義時代人的無家可歸。這部分回答了什么是當代,指出虛無主義、技術主義和享樂主義是其特征,對全球化、現代性、人的精神家園也作了具體而清晰的闡述?!端枷虢涷灐酚小对诤5赂駹柕募亦l(xiāng)》和《巴黎藝術印象》兩篇經歷與思想結合的文章,也有關于讀書、學習如何思考、誰是我等問題的回答。這是作者對于哲學、藝術與讀書的個人化經驗,但對他人卻有啟示意義。本書將復雜深刻的哲學與美學問題變得清晰而易理解了,常見的問題又變得深刻了。這一切思考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在語言、思想與現實三個維度探討欲望、技術和智慧三者所構成的生活世界的游戲。本書文字純粹清晰,由此顯現為美的文字,結構不是來自于外在框架設定,而是由問題本身給出,完整而精美。在此基礎上思想自身顯現為一條道路,此道路是無原則批判開創(chuàng)的道路,旨在探索一條通往當代思想高峰的中國思想的道路。這本書的出版將是中國學術發(fā)展的一個創(chuàng)新。閱讀它是喜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