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已故著名會計學家楊紀琬先生曾預言:“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會計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將逐步向邊緣學科轉化?!睍媽W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產物,具有社會性和技術性雙重特性,而這兩種特性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又有了新的表現(xiàn)空間和方式,因此,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會計學的影響必將是重大而深遠的。作為21世紀的會計師,我們如果不深入學習“計算機會計理論與實務”方面的知識,將來就很難適應社會以及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計算機會計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的內容包括計算機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會計軟件實際應用技術兩部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比較緊密的課程。本課程的基本宗旨在于向學生傳授現(xiàn)代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使用、評價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識。本教材是“計算機會計理論與實務”課程的配套教材,完全按照教學大綱編撰而成。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內容為計算機會計學的基本概念、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包括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內部機理、開發(fā)設計流程、系統(tǒng)實施方法等)以及操作使用商品化會計軟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第四章到第八章,著重講解安易2000財務管理系統(tǒng)中的賬務處理系統(tǒng)、電子報表系統(tǒng)、工資處理系統(tǒng)以及固定資產處理系統(tǒng)等子系統(tǒng)的詳細應用技術,以此為例加深對前述基本原理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使用其他商品化會計軟件的基本技能,以能夠積極應對企事業(yè)單位會計信息化實踐的各種問題。各章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相互獨立。在學習或復習時,大家要積極思考,認真觀看與本教材配套的課件,掌握課程講解、例題分析、思考題等欄目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教材的結構體系和主要內容。我們認為,網絡教育的關鍵是要營造一個“無師自通”的學習環(huán)境,然而另一方面,對于任何初學某種知識的人來說,離開“師者”的指點教導,往往都會感到學得困難、吃力。因此,對于網絡教育的受眾來說,所謂“無師”乃指“師者”實體有可能并不相隨,但“傳導授業(yè)解惑”的渠道卻是暢通的?;谏鲜龅乃伎?,我們在組織本教材內容時,應遵循以下兩點:第一,遵循“道理為先,解惑斷后”,即首先講解基本道理,然后針對典型疑難問題剖析講解,這些典型疑難問題是我們對以往學生學習時遇見的諸多問題的總結,很具有針對性;第二,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條原則對本教材的內容組織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講解計算機會計的理論還是會計軟件的應用,都要結合企事業(yè)單位會計信息化實踐這個主題。這本教材是在為中國人民大學網絡學院設計課件的基礎上形成的,既可作為網絡學習使用,也可作為課堂學習使用;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專業(yè)(包括財務會計、理財學、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國際會計、計算機會計等專業(yè)方向)、工商管理專業(yè)、金融財政專業(yè)等經濟和管理學科的“計算機會計”或“會計電算化”課程等的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會計教學、科研以及實務操作者的參考讀物。本教材由蔡立新副教授主編,崔也光教授、王海洪講師友情參與部分章節(jié)的編寫工作,各章編寫安排如下:第一章由崔也光編寫,第二、四、五、六、七、八章由蔡立新編寫,第三章由王海洪編寫。在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網絡學院秦儉老師、鄭怡婷老師等的大力指導和支持,在此深表謝意。因編寫時間緊迫,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和不當之處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編者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