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學術思潮與文學風貌
漢魏學術思潮與建安文學的繁榮/3
魏晉名士文學的興盛與衰落/14
唐太宗的文藝觀及詩歌創(chuàng)作初探/37
李賀詩歌的藝術風格/46
李商隱“無題詩”的情感寄蘊/51
晚唐溫李詩風評議/66
第二輯 封建政治與文人遭遇
從“三曹七子”到“二十四友”——試論魏晉文人集團與文學精神的演變/85
“竹林聚散”的歷史考察/99
阮籍:人生苦悶的象征——試論《詠懷詩》中的生命意識及其文學表現(xiàn)/144
南齊皇權紛爭與謝胱之死/130
評唐玄宗朝“吏治與文學之爭”——兼論盛唐氣象的形成及其歷史意蘊/149
肅宗朝政局紛爭與李杜的悲劇命運/165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18b
唐代貶官制度與不平之嗚——試論開明專制下的文人遭遇與心聲/201
附:胡雪巖形象中的文化蘊涵/218
第三輯 宗教民俗與文學蘊涵
《楚辭》:宗教的沉思與求索/231
先秦招魂習俗與《招魂》/244
漢魏六朝文學中的道教境界/248
論葛洪及其《抱樸子》/256
李后主與“法眼宗”/289
融合 交匯 聯(lián)姻——論宗教與通俗小說的文化聯(lián)系/301
第四輯 文學觀念與時代精神
賦心 詩心 詞心 文心——古代文學理論中的心靈化闡釋/321
船山詩論中的藝術原則/330
論王船山的文學精神/355
王船山、顧亭林、黃梨洲文學觀之異同/370
王船山《詩經》學面面觀/383
第五輯 文學體式與考證
“屈原賦二十五篇”辨說/399
楚辭的文體界定與文體滲透/404
《木蘭詩》考證/408
唐代七古、七言歌行辨體/419
“長慶體”考辨/424
晚唐“三十六體”辨說/429
后記/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