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雖然討論的話題眾多,但里面貫穿著的基本思想主線清晰可辨。叔本華這位“語言藝術家”(弗蘭茨·卡夫卡的贊語)的過人之處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樸素的語言外衣,從而讓真理直接發(fā)揮其必然具備的震撼力。因為深刻,所以樸素;因為樸素,更見深刻。尼采形容閱讀叔本華的著作猶如抵達了“一處森林高地——在這里,我們深深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整個人感覺耳目一新,重又充滿了生機”(《不合時宜的思想》)。這組代表性的論文只占叔本華全部哲學著作的一小部分,但這些論文涉及哲學、倫理學、心理學、性學、美學、教育學、玄學、宗教等多個方面,足以讓我們領略到叔本華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托爾斯泰語)的思想魅力。不僅《意欲》一文的確像叔本華所說的包含比許多系統(tǒng)的心理學還要多的心理學知識,就是篇幅最小的《論教育》,他對教育的目的、方法短短幾千字的闡述,難道是某些洋洋灑灑、不得要領的大部頭教育學著作可以相比的嗎?真正的思想天才與只是博聞強記的學者之間的差別,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