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書,在我國的思想和文學史上是一部影響至深遠的著作。后世的史、哲學者從思想淵源著眼,每將老莊連稱;本書作者從思想淵源、人格魅力、社會批評、后世主張等七個方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莊子的主要思想與《莊子》的精彩選段,加以富有特色的講評,是一本較好的讀物。錢憲民,1946年生,浙江蘇諸暨人,1965年高中畢業(yè),進廠做工。1979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國近代思想史。1981年分到復旦大學哲學系工作。主要著作有《快樂的哲學——中國人生哲學史》、《儒家與儒學》。本書分為以下七章,分別介紹莊子的思想淵源、人格魅力、社會批評、游世主張、悲憫情懷、政治理念及言源、每章又分為三節(jié),共二十一節(jié)。第一章莊子的思想淵源。莊子哲學的產生,有共社會背景及思想基礎。第二章莊子的人格魅力。真要讀懂莊子哲學,必須了解他的為人。第三章莊子的社會批評。凡夢總是要醒的?!皦衾锊恢硎强腿?,一晌貪歡。”第四章莊子的游世主張。生逢亂世,如何除患?這是莊子關心的主要問題,莊子認為,人生在世,不僅受“外刑”的殖害,更受“內刑”的煎熬。第五章莊子的悲憫情懷?!暗朗菬o情卻有情”。從表面上看,莊子是“無情”的;但就內心而言,莊子同孔墨一樣愛人。第六章莊子的政治理念。有人認為,孔墨是入世的,莊子是出世的。所謂也世,又指只關心個人而不關心社會。這是對《莊子》的誤讀。莊子確實認為個人比社會更重要,權勢者沒有任何理由以社會的名義犧牲個人的幸福。第七章莊子的言說方式。道不可言,而又不得不言,如何走出言不可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