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從中國社科院到地方社科院正在逐漸掀起一股編撰“藍皮書”的熱潮。有人戲稱為“皮書熱”,一些社科院還牽頭召開全國性“皮書”研討會,積極推動“皮書”編撰工作,“皮書熱”還有繼續(xù)升溫的趨勢。云南省社科院在認真分析和審慎思考的基礎上,也啟動了“云南藍皮書系列”編撰工作,正式加入了全國“皮書熱”的行列。我們的動因有兩點:其一,“藍皮書”是社科院系統(tǒng)為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單位的決策進行咨詢服務的一種較好的形式。長期以來,存在于高校社科研究隊伍與黨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門之間的地方社科院系統(tǒng)的研究力量,其科研的定位、服務的方向和方式始終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花齊放”的問題;如何在社科理論研究和決策咨詢服務兩個方面探索出既有別于“高?!保植煌诟黝悺罢哐芯渴摇钡奶厥獾膬热莺头绞?,也一直是地方社科院努力的方向。客觀地講,地方社科院存在諸多的不足:就社科基礎理論研究而言,由于近年來高等教育強勢發(fā)展的拉動,無論是社科研究的整體推進,還是新學科的理論創(chuàng)建和基地建設,許多高校都走在了地方社科院的前面;從為黨委政府的決策服務來講,與各類政策研究室相比較,在服務的全面性、直接性和及時性等方面,地方社科院都多有所不及。當然,社科院系統(tǒng)也有著高校和各類政研室所不同的特點和優(yōu)勢:比之高校,社科院更接近實踐、熟悉實際和了解黨委政府的決策需要;比之各類政研室,社科院在理論積淀以至決策意見的理論支持等方面又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因此,主動貼近現(xiàn)實,發(fā)揮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積極探尋為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決策服務的途徑和方法,成為地方社科院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據說,“藍皮書”是相對于政府(官方)的“白皮書”而得名的,其內容反映的是專家學者的觀點,其“超脫性”特點可以為政府決策時提供另一種視角的參考?!八{皮書”這種形式,似乎更符合社科院系統(tǒng)的科研特點,更符合社科院系統(tǒng)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的愿望和要求。于是,選擇“藍皮書”形式和產生“皮書熱”現(xiàn)象,可以理解為是社科院系統(tǒng)為了更好地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長期探索和努力的結果。其二,編撰“藍皮書”,也是地方社科院走出“困境”,尋求發(fā)展的一種選擇。中國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總趨勢,是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市場化、國際化。與之相適應,科學研究事業(yè)的市場化、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過去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計劃下達給專業(yè)科研機構的科研課題、科研經費,已逐步地面向全社會,轉由市場招標和市場調節(jié),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不再成為專業(yè)科研機構獨享的“蛋糕”,而必須通過市場的競爭與社會中各種科研組織和科研力量來共同分享??蒲械氖袌龌厔?,激活了科研力量,加快了科研體制改革的步伐,極大地推動著我國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應該看到,在目前體制下的科研市場化趨勢,對于專業(yè)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來說,顯得并不十分的“公平”,特別是對于社科研究領域中的社科院系統(tǒng)更是如此。在我國社科研究領域,通行著“五路大軍”的說法:一是高校中的社科研究隊伍,二是黨校系統(tǒng)的社科研究隊伍,三是解放軍系統(tǒng)中的社科研究力量,四是各級黨委、政府中的社科研究力量,五是各級社科院系統(tǒng)的研究隊伍。目前,一支被稱為“非政府組織”(NGo)的民間科研力量也在悄然形成。“五加一路大軍”都把目光對準了數(shù)額本來就十分有限的國家和各級政府設立的“科研基金”這塊“蛋糕”,你得我不得,你多我就少的競爭結局,注定了社科院系統(tǒng)的“不公平”待遇。道理十分簡單:僅就“五路大軍”而言,除社科院系統(tǒng)外,其余四路大軍都有自己研究隊伍的“支撐體系”:“高?!庇薪虒W、是人才培養(yǎng),“黨?!庇懈刹拷逃?,“解放軍”直接服務軍隊的革命化、現(xiàn)代化和正規(guī)化建設,“政研室”直接就是黨委、政府的“第二辦公廳(室)”。對于它們來講,申請和競爭到“科研基金”是“錦上添花”的大喜事,即使拿不到課題和經費也不會過大影響和危及它們既有工作的運轉。對于社科院系統(tǒng)則剛好相反,申請到課題和經費可以維持運轉,是“雪中送炭”,如果得不到則危及和影響隊伍的穩(wěn)定和事業(yè)的發(fā)展。近年來,在科研市場化趨勢的沖擊下,習慣于享受計劃“蛋糕”的社科院,加之本來就很不公平的競爭,出現(xiàn)了科研經費下降、科研特色減退和科研人才流失的多重危機。由于經費不足,不少科研人員無任務,逐漸游離于科研中心之外;為了拿到經費,有的研究人員“揚短避長”,不管什么學科的課題都申請,拿到什么做什么,“饑不擇食”,久而久之成了“雜家”卻成不了專家;經費不足,也極大地影響和制約著重大課題的研究,長期形成的科研優(yōu)勢、科研特色和品牌正在逐漸地喪失和蛻化;也由于經費的不足,制約著科研人員工作環(huán)境的改善和生活待遇的提高,從而導致了人心不穩(wěn)、人才嚴重流失的窘況……總之,社科院系統(tǒng)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重重的危機。走出困境重振輝煌,最根本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社科院內部體制改革,特別是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增強科研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努力做好科學研究為社會服務的工作,積極尋求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因此,集中有限資金,組織精兵強將,開展“藍皮書”編撰工作,認真研究和努力解答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熱點、焦點等現(xiàn)實問題,在積極做好決策服務的過程中,探索和建立社科院在新的形勢下更大發(fā)展的契機和新的支撐點。在困難面前悲觀消極,坐等國家和政府是沒有出路的,我們懂得“有為才有位”的道理,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的春天首先是靠全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苦努力創(chuàng)造的。云南省社科院在認真分析形勢、剖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抓改革,促開放;建支柱,保重心;推精品,造名寨;穩(wěn)人心,創(chuàng)輝煌”的發(fā)展思路,確定了努力把云南省社科院建設成為“云南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研究和宣傳的重要基地;云南省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chuàng)新、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地;云南省加強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基地”的發(fā)展目標?!对颇纤{皮書》正是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在努力開展“四個重要基地”建設中,推出的第一套立足現(xiàn)實,分析當年,預測來年,服務社會的系列叢書(發(fā)展報告系列)。我們希望《云南藍皮書》能夠成為省社科院服務黨委、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式,成為云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究和實踐進程的探索者、推進者和“記錄者”:同時,也希望把《云南藍皮書》的編撰工作逐步建設為省社科院培養(yǎng)科研人才的載體,并使之打造成省社科院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的優(yōu)秀品牌。編撰“藍皮書”對于省社科院來講已不是第一次,早在三年前經濟所的研究人員就已開始了“經濟發(fā)展報告”的編撰嘗試。三年來的探索為今天《云南藍皮書》的編撰提供了可貴的經驗,但是,從單一的“經濟發(fā)展報告”拓展為包括經濟、文化、民族、宗教、東南亞、南亞等在內的“藍皮書”系列,無論是選題的確定、資料的收集、內容的取舍,還是力量的組織、經費的籌措等都遇到了不少的問題,加之不足半年的時間,完成近150萬字書稿的編撰和出版,確實面臨了諸多的困難。然而,各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們齊心協(xié)力,以嚴肅認真的治學態(tài)度,勤奮刻苦的攻關精神投入工作。在編撰工作正進入緊張階段的時候,傳來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的喜訊,課題組全體科研人員倍受鼓舞,他們認真學習“十六大”的報告,深刻領會“十六大”的精神,并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對課題內容進行了仔細梳理,以保證與“十六大”精神相統(tǒng)一。經過全體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各有關部門同志們的支持幫助下,終于趕在省十屆人大、九屆政協(xié)會議召開之際,《云南藍皮書》系列正式編撰出版,以此作為云南省社科院全體科研人員和職工獻給“兩會”勝利召開的一份禮物。由于主觀的、客觀的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云南藍皮書》的不成熟、不完善是顯而易見的,問題乃至錯誤在所難免。我們熱切地希望讀到此書的領導、專家和同志們給予及時的批評和指正,幫助我們不斷完善和改進《云南藍皮書》的編撰工作。同時,我們也熱切地希望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繼續(xù)關注和支持由云南省社科院編撰、每年出版一套的《云南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