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我們的困難是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失去了這種創(chuàng)造力的感覺。有創(chuàng)造力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去繪畫或寫詩并一舉成名。那不是創(chuàng)造力——那只不過是一種受大眾歡迎或不受大眾歡迎的表達某種思想的能力。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不可以被混淆。才能不是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非常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不是嗎?它是一種自我不在的狀態(tài)、一種頭腦不再是我們的經驗、我們的野心、我們的追求和我們的欲望的聚焦中心的狀態(tài)。創(chuàng)造力不是一種延續(xù)性的狀態(tài),從一刻到一刻它都是新的,它是一種其中沒有“我”和“我的”存在的活動,一種思想不被聚焦在任何特定的經驗、野心、成就、目標和目的之上的狀態(tài)。只有當自我不在的時候才會有創(chuàng)造——只有在這種存在狀態(tài)里,實在、萬事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才會存在。但那種狀態(tài)不可能被構想或想象,它不可能被公式化地表達或復制,它不可能通過任何體系、任何哲學、任何訓練被獲得;相反,它只有通過對一個人自我的全部過程的了解而出現。 對自己的了解不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高峰;它是在和財產的關系,和物品、和人以及思想觀念的關系的明鏡中一刻接一刻地看著自己。但是我們發(fā)現處于警覺、處于覺知是艱難的。我們寧愿通過跟隨一種方法、通過接受權威、接受迷信以及接受令人滿意的理論來使我們的頭腦遲鈍麻木,所以我們的頭腦變得厭倦、疲憊和感覺遲鈍。這樣一個頭腦不可能處于創(chuàng)造性的狀態(tài)。只有當自我——那識別和積聚的過程——不再存在的時候,那種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狀態(tài)才會來臨;因為,歸根到底,對“我”的意識是識別的中心,而識別只不過是經驗的積累的過程。但是,我們都害怕什么都不是,因為我們都想要成為什么。小人物想成為大人物,不道德的想要成為有道德的,軟弱卑微的渴望權力、地位和權威。這就是頭腦的永不停歇的活動。這樣一個頭腦不可能是安靜的,因此永遠不可能領悟創(chuàng)造性的狀態(tài)。 要轉變我們周圍的世界,以及它的痛苦、戰(zhàn)爭、失業(yè)、饑餓、階級分割和全然的混亂,必須在我們內在發(fā)生一次轉變。革命必須從自己的內在開始 ——但不是根據任何信仰或意識形態(tài),因為建立在一種觀念之上或依照一種特殊模式的革命,顯然根本就不是革命。要在一個人的內在發(fā)生一次根本性的革命,他就必須了解他在關系中的思想和感情的整個過程。那才是我們所有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而不是更多的訓練、更多的信仰、更多的意識形態(tài)和更多的導師。如果我們能夠一刻接一刻地按照我們自己所是的了解自己,沒有積累的過程,那時我們將會看到一種非頭腦的產物的寧靜,一種既不是想象出來的也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寧靜會如何出現;只有在那種寧靜的狀態(tài)中才可能有創(chuàng)造力。P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