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女性散文的黃金時代
上編逝者如斯
——90年代女性散文代際代屬關系中的女性生命故事
第一章代:女人生命的刻度
一歲月如圓
二身體經驗的延伸
三母與女:理解和超越
四“獨立成株”:走出宿命的陰影
五親情啟示錄:張愛華.李南央散文中的母與女
第二章生命的晚霞
一說出苦難記憶
二高墻內外的妻子們
三楊絳散文的反諷修辭
四直面衰老與死亡
五戴厚英:說不盡的“人啊,人”
(一)“我不屬于這條河”
(二)身份的尷尬
第三章“帶傷的黎明”
一走出兩性之愛的迷思
(一)偶像的建構與轟塌
(二)天國的花園是地上的倒影
二穿越“紅海洋”的“個人”
三女人·個人
四王小妮:《目擊疼痛》及其他
五胡傳永的《沉重的鄉(xiāng)土》
第四章網中的飛翔
一“我們的蝸居和飛鳥”
二都市女性的話語狂歡
(一)陰差陽錯的“小女人散文”命名
(二)都市女性小品文的特征
三遲子建和林白
(一)美是讓人心疼的
(二)以血代墨的飛翔
四杜麗:以語言透徹生活
中編女性之思
——90年代女性散文主題解讀
第五章歷史記憶的形式
一“青春無悔”?——難忘“1968”
二筱敏:存在之鄉(xiāng)的野草
(一)“德意志暗影”:法西斯摧毀了什么?
(二)“遙想法蘭西”:1789年的革命原則
(三)“俄羅斯詩篇”:暗夜的星光
三生命對家園的尋找
第六章生命隨想:身體對靈魂如是說
一尋找我們的傳奇
二“伊甸園”里的日常風景
三女人的船和岸
第七章想像中的真實
一殘雪:人·鬼·情的精神映證
二王安憶:體驗另一種現實
三靈魂的牽掛
下編語言的家園
——90年代女性散文文體解讀
第八章自我:女性散文文體的生命線
一女性個人視角:從生命感覺出發(fā)
(一)題材:女性自我經驗的言說
(二)敘述視角:“我”與“女人”的合
二結構:生命的形式
(一)王安憶的“生活流”
(二)斯好:“意識流”結構
(三)馬莉:“意象型”結構
(四)李昂:“寓言體”結構
三描寫:別一種意義
(一)描寫視角與性別
(二)描寫方式
第九章偏離與超越:女性散文的文體姿態(tài)
一常規(guī)及對常規(guī)的偏離
(一)匠人的制作:對17年散文的一種解讀
(二)個人的言說:女性散文對常規(guī)的偏離
二話語方式:個人的標識
(一)修辭
(二)意象
(三)敘述方式:閑談與獨語
三個案考察
(一)方方的反諷與幽默
(二)小思散文:現代都市的詩情碎片
第十章個體經驗:女性散文的思維起點
一知性思維:生命體驗的知性化
(一)內傾性
(二)直覺性
(三)穿透性
(四)渾圓性
二陳彤散文的反常規(guī)思維
三如何寫出意義:由王英琦的形而上追求談起
四想像與虛構:鐘怡雯的超現實散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