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基本結構。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回顧了國內關于市場秩序研究的概況,進而對“秩序”、“市場秩序”等基本概念進行界定,并論述市場秩序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第二章,作者對國外市場秩序理論進行理論溯源與整理,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別考察了早期秩序觀念的產生與形成,包括重農學派的自然秩序觀、蘇格蘭傳統(tǒng)的自發(fā)秩序觀、布坎南的憲政自由主義秩序觀、德國秩序自由主義秩序觀以及新制度經濟學的秩序觀,并對這些理論進行評論總結。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這本書對市場秩序研究的新視角:利益博弈均衡秩序論。第三章,作者對市場秩序的形成機理、演化機理做了博弈論的詮釋。作者認為,穩(wěn)定的市場秩序必然是市場主體之間利益弈均衡的穩(wěn)定結果。第四章,作者從市場利益博弈的基本構架出發(fā),分析了影響市場秩序的諸要素——市場信息、市場規(guī)則、市場主體。第五章,作者從現(xiàn)代市場利益博弈的復雜性出發(fā),提出現(xiàn)代市場秩序治理的核心機制是市場法治。本章論述市場法治的基本原則以及基本框架;提出市場法治與市場自治的契合,即社會信任機制是一種節(jié)約的市場治理機制;并以美國為例,從市場競爭法律制度、中小企業(yè)制度、保護消費者權益制度等方面,全面分析美國市場秩序治理的實踐經驗。第六章,作者描述了當前中國市場秩序混亂的種種景象,對轉型時期中國市場秩序進行“病理”剖析,從一般性和特殊性出發(fā),對中國市場秩序“病理”做全面的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以推進市場制度化為目標的綜合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