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附身的故事或許不少,但《圖書館精靈》的手法更臻細致溫馨。以圖書館和網絡為背景,即符合現(xiàn)代少年的生活,而奇幻的氣氛更顯出作者的創(chuàng)意?!骷腋盗纸y(tǒng)評《圖書館精靈》從跟著阿爸學習捕魚打獵開始,泰雅少年巴隆的成長故事,實則包含了整個泰雅人的文化和習俗。難得的是,小說雖然立意嚴謹而且結構完整,但寫來卻生動有趣、情景如畫。泰雅風俗中黥面、婚俗、耕稼、收成、祭祀、狩獵,甚至神秘的女巫,都帶給讀者更多元的認識與趣味?!骷伊屋x英評《泰雅少年巴隆》卡夫卡的《蛻變》是將成人變成蟲,而勞倫斯的兒童繪本《卡夫卡變蟲記》是將兒童變成蟲。同樣是變,劉碧玲的《貓女》卻是將人變成貓。然而和前二者不同的是,貓女還是人的形體,但言行卻退化成貓的舉止。孩子的內縮,大人的覺悟,這其間的轉折,作者描繪得很祭祀。而對身邊景物秩序的安排、氣氛的拿捏,也掌握得宜。——著名作家夏婉云評《貓女》臺灣現(xiàn)代少兒文學獎。該獎項由臺灣省權威機構指導、贊助,臺灣九歌文教基金會主辦、由臺灣少兒文學出版重鎮(zhèn)——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協(xié)辦,旨在鼓勵作家創(chuàng)作少兒文學作品,提升少年兒童的文學水平,提高少年兒童的鑒賞能力,啟發(fā)其創(chuàng)意,培養(yǎng)其開闊的世界觀以及對社會人生的關懷。我輕松地浮在海上,天空像美麗的七彩布幔,還有流星雨不斷地劃過天空,那不是流星,是一本本會發(fā)光的書成群飛過天邊。——圖書館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