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論的現(xiàn)代性與文學理性》總結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文藝學界對文學理性-非理性問題的討論成果,考察了這些討論的知識學背景,及其對這一時期社會轉折的參與和互動,檢討了討論所反映出的理論自身的嚴重缺陷。全書用大量篇幅對笛卡爾以來理性的概念的發(fā)展及其與文學的關系作了回顧和梳理,試圖對這一文藝學的根本問題提供學理上的基礎。在概念史的梳理基礎上,《文論的現(xiàn)代性與文學理性》得出了文學理性的結論。文學需要理性,文學(審美)是形而上之思的唯一合法領域。但是,文學理性不是合理性意義上的理性,也不是形而上學的同謀。作為一種獨特的認識論,文學理性隨機地處理不可言說的沖動與語言操作之間的微妙的、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在道德實踐方面,詩人通過一種烏托邦來提供有關善的道德理想,這不是一種可操作的社會改革方案,而是理想中的“應發(fā)生者為何”。提出文學理性是走出全球化后現(xiàn)代語境下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困境的一個嘗試,意在對人文理想的重建起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