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跡的回顧(代自序)
陳從周遺序
生活思想痕探源
只想辮梢扎紅綢玩不出新花樣
不要在“五個戈比”上舞筆弄墨
藝術美在于兩個“一致”
“聚光鏡”與“透視鏡”
“立地”與“頂天”
不應是“涂了一層脂油的靴子”
從“似花還似非花”談起
“笑”的藝術魅力
“不能帶毛炒雞”
有感于吟花寫花
淺談“笑”的藝術
對一種“本體論”的異議
詩貴乎“真”
“形似”與“神似”
對一種論調的反思
看孩子評畫得頓悟
由觀《三國演義》想到
“一?!迸c“多能”
斗牛尾巴的啟示
文藝要“為現在抗爭”
有感于“草徑不剪,落英不掃”
論藝術美在于“不離不即”
“藝術永遠是一種發(fā)現”
要發(fā)現藝術“新大陸”
西湖游感
“花椒還是小的辣”
從馬生角談起
敦煌之行
創(chuàng)作何止“十月懷胎”
寫作技巧痕抉微
“美,就是性格和表現”
“人一走,茶就涼”
藝術美在于塑造人物的多樣性
塑造社會主義新人
“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老生常談話“一”字
“風流不在衣衫多”
帽子.鞋子及其他
戲劇的“放大鏡”
借話“火鳥”
“山重水復疑無路”
立異出奇
《城南舊事》的視點
從“馬一角”看“虛實相半”
“畫中要有戲”
“藏”與“露”藝術辯證法瑣談
創(chuàng)作“莫難于起句”
開頭的描寫藝術
主體意識的畫龍點睛之處
須看“底”和“口”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
無聲的“角色”挑大梁
從道具運用話現實主義
“曲徑通幽處”
再談藝術伏筆的奧妙
“大處著眼”與“小處落筆”
“一鼻,一嘴,一毛”
“出污泥而不染”與“曇花一現”
朱筆改文的斷,想
說鋪墊
“如聞其聲”.如見其心
“說一人肖一人”
且說藝術夸張
畫龍點睛與寒江釣雪
從“馬蹄香”談起
讀書欣賞痕鉤沉
喝酒·讀書·創(chuàng)作
讀書四字經
從“光寄些標點來”談起
唐寅畫過“點秋香”圖嗎?
“榕城”別解
從《塞下曲》談起
且看張氏“標點”法
李白樂府詩的藝術美
佘山一梅翁
《東京之夢》賞析
談藝錄兩則
鐘繇學書
“書圣”王羲之
獻之書畫
關于“觀照”
關于“藝術”
關于“體裁”
關于“戲劇文學”
關于“電影文學”
關于“散文”
關于“小說”
關于“意識流小說”
關于“比較文學”
關于“象征”
關于“唯美主義”
關于“表現主義”
關于“文學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