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緒論
一 人性界說: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二 人性結構:人性的體與用
三 人性類型:人的特性與人的動物性
四 倫理學的人性概念:人的倫理行為事實如何之本性
五 人性論的定義與對象及其研究順序
上篇 人性之事實如何
第一章 倫理行為概念:人性的概念分析
一 反應
l 反應:合目的性反應與非合目的性反應
2 關于生物合目的反應的兩種理論
二 反射:目的反射與合目的反射
三 行為
1 行為:本能與學習
2 關于行為概念的誤解
四 倫理行為
1 倫理行為界說
2 倫理行為結構
3 倫理行為類型
第二章 倫理行為原動力:人性定質分析
導言
l 感情:行為原動力
2 愛與恨:倫理行為原動力
一 目的利他與目的害他行為之原動力
1 愛人之心:同情心與報恩心
2 完善自我品德之心
3 恨人之心:嫉妒心與復仇心
二 目的害己與目的利己行為之原動力
1 自恨心:罪惡感與自卑感
2 自愛心:求生欲與自尊心
三 倫理行為原動力規(guī)律
1 倫理行為原動力規(guī)律:從人的社會本性來看
2 倫理行為原動力規(guī)律:從人的生物本性來看
3 倫理行為原動力規(guī)律:從人的生理本性來看
4 結論:倫理行為原動力規(guī)律的雙重內涵
四 倫理行為原動力規(guī)律的理論
1 關于倫理行為原動力規(guī)律的共識與分歧
2 心理利己主義:因果目的等同論
第三章 倫理行為的目的與手段:人性定量分析
導言: 倫理行為目的相對數量的意義及其確定方法
一 倫理行為目的之相對數量規(guī)律
1 利他目的必多于害他目的
2 利己目的必多于害己目的
3 利己目的必多于利他目的
4 利己目的必超過行為總和之一半
5 恒久無私論:關于倫理行為目的相對數量規(guī)律的理論
二 倫理行為手段相對數量規(guī)律
l 倫理行為手段相對數量非統(tǒng)計性規(guī)律
2 倫理行為手段相對數量統(tǒng)計性規(guī)律
三 倫理行為類型相對數量規(guī)律
1 倫理行為類型相對數量非統(tǒng)計性規(guī)律
2 倫理行為類型相對數量統(tǒng)計性規(guī)律
本篇結語 人性要義
中篇 人性應該如何之標準
第四章 道德本性
一 道德本性:道德界說
1 道德與倫理
2 道德與應該
3 道德與法
二 道德本性:道德的結構、規(guī)律和公設
1 道德基本結構:優(yōu)良道德制定之根據
2 道德的完整結構:優(yōu)良道德制定之規(guī)律
3 道德的深層結構:優(yōu)良道德制定之公設
三 道德本性:道德的類型、性質和規(guī)律
1 道德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2 共同道德與特定道德
3 道德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4 絕對道德與相對道德
5 道德的主觀性與客觀性:道德自由約定律
6 優(yōu)良道德與惡劣道德:道德優(yōu)劣的三個規(guī)律
四 關于道德本性的理論
1 倫理相對主義
2 倫理絕對主義:境遇倫理學
3 道德主觀主義與道德懷疑論
4 道德客觀主義與道德實在論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引言
一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從道德共同體看
l 道德共同體概念:道德代理者與道德顧客
2 道德共同體的界限:人類與對人類有利的一切生物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體與增進人類利益
二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從社會道德需要看
1 社會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2 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
3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社會本性
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從個人道德需要看
1 個人道德需要:道德實現的途徑和手段
2 道德和美德:一種必要的惡
3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
四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論: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
1 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概念
2 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3 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之是非
五 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論:道德他律論與道德自律論
1 道德他律論
2 道德自律論
3 道德自律論與道德他律論之是非
第六章 道德終極標準
導言:道德終極標準概念
一 道德終極標準體系
1 增減每個人利益總量:道德終極總標準
2 最大利益凈余額:利益沖突的道德終極標準
3 最大多數人最大利益:他人之間利益沖突的道德終極標準
4 無私利他:己他利益沖突的道德終極標準
5 無害一人地增進利益總量:利益不相沖突的道德終極標準
二 道德終極標準性質
1 絕對性與相對性:道德終極標準的適用范圍
2 直接性與間接性:道德終極標準與其他道德規(guī)范的關系
3 行動主義與規(guī)則主義
——行動功利主義與規(guī)則功利主義以及行動義務論與規(guī)則義務論
三 道德終極標準理論
1 義務論
2 功利主義
3 功利主義與義務論之評析
下篇 人性之應該如何
第七章 道德總原則:人性善惡分析
一 善惡總原則
1 “善”的稱謂:元倫理學與規(guī)范倫理學
2 善惡總原則:抽象人性之善惡
3 善惡差等定律:善有差等與惡有差等
4 道德總原則:善惡總原則、善惡分原則和道德終極標準
二 善惡分原則
l 具體人性之善惡:利己目的的道德價值
2 具體人性之善惡:16種倫理行為之道德價值
3 善惡六原則之確立
4 善惡六原則的適用范圍
三 市場經濟善惡原則:道德總原則的證偽與證實
1 市場經濟概念
2 市場經濟行為事實如何之本性
3 市場經濟行為應該如何的道德原則
4 結論
四 人性善惡學說
1 性無善惡論
2 性善論
3 性惡論
4 性有善有惡論
5 新性有善有惡論
第八章 道德總原則理論:人性研究的整體理論
一 利他主義
1 無私利他夸大論:利他主義人性理論
2 道德自律與無私利人:利他主義道德理論
3 差等利他主義與同等利他主義:儒墨康德基督教道德總原則理論之異同
二 利己主義:合理利己主義
1 因果目的等同論:合理利己主義人性理論
2 道德他律與為己利他:合理利己主義道德理論
三 利己主義:個人主義
l 自我的實現與異化:個人主義人性理論
2 自我價值至高無上:個人主義道德理論
3 個人主義與人道主義:個人主義概念辯難
四 利己主義:合理利己主義與個人主義之比較
五 己他兩利主義: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之統(tǒng)一
六 集體主義: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之超越
1 集體主義與集體主義原則
2 集體主義的不完備形態(tài)
3 集體主義的完備形態(tài)
七 各種道德總原則理論之比較
1 道德總原則理論與道德終極標準理論之比較
2 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以及己他兩利主義真假之比較
3 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以及己他兩利主義道德優(yōu)劣之比較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