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田野調查上,了解中國土地荒漠化、江河與濕地等關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狀況,走得最多的是西部,更確切地說是河西走郎以西,風沙線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胡楊紅柳從此烙印在心的深處,成為一種生命感覺。我從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啟迪,由此而發(fā)出的思之種種,應是我寫作生涯中最值得慶幸的一段歷程,至少在這舉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曠野中呼告守望,我沒有變得更為淺薄,但,深刻與高貴是談不上的,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萬類萬物相比,我怎么能連根帶葉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該如何去感覺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而到了秋天那葉子金黃得醉人的獨樹胡楊呢?我只是蒼白地呼告過,并且重復著,關于土地,關于水,關于五谷雜糧,關于種草種樹,關于小心翼翼地接近輝煌……我尋找著大漠中的一點點綠色,荒野中種樹人的背景,還有塔里木河枯死的胡楊,不久前剛剛成為廢墟的一處風沙線上的院落,撫摩正在風化的羊屎球,撫摩這歲月流逝。牧者和羔羊,今在何方?所有的片段或者章節(jié)乃至題目,都只是我從大地上拾得的若干記錄以及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