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者,朗讀到能背誦也。重視朗讀,強調背誦,是我國語文學習的傳統(tǒng),由來久矣??鬃泳鸵笃涞茏印罢b詩三百”(《論語·子路》)。大約在漢魏六朝時,誦讀便蔚然成風,故時人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陳壽《三國志·鐘繇華歆王朗傳》)。到宋代,朱熹總結前人的讀書經驗,明確提出了“讀書成誦”的要求(《讀書之要》)。于是誦讀作為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一直流傳到近代。舊時私塾的啟蒙教育,開頭幾年,先生只是要童子朗讀背誦,等到讀了幾年,背誦了幾本書后,先生才開講。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大不同于前人,教古詩文主要是由老師講解,對于誦讀則不似前人那么重視了??赡茉诓簧偃说男哪恐?,誦讀是屬于“死記硬背”的笨方法,早已過時了。其實也不盡然,誦讀方法流行了兩千多年,自有其合理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