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時年51歲。同遠房堂兄西奧多,羅斯福一樣,出身顯貴家庭,因此他具有一種道德熱忱和國家使命感,對那些只顧賺錢發(fā)財的人懷有一些蔑視的味道。30年前就當上了美國總統(tǒng)的西奧多對他的影響頗大,他們之間的政治生涯有出奇的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從家族關系深厚的紐約登上政治舞臺,都曾在華盛頓擔任過海軍部長助理,都曾成功競選過紐約部長,都曾參加過副總統(tǒng)競選。他們是這個富有而高貴家族的佼佼者,良好的教養(yǎng)和優(yōu)裕的生活,使他們都成長為富有魅力、精力充沛的人。 不過,富蘭克林與西奧多不同的是,他是羅斯福家族中加入民主黨的一支。他沒有西奧多那樣濃厚的書生氣息,因此也不像他那樣喜歡說教。曾有人據此判斷,性情隨和溫文爾雅的富蘭克林沒有霸氣,難以承擔重任和做出決斷。但與人們的預料相反的是,他在擔任海軍部長助理時,顯露了他杰出的行政能力。1920年競選副總統(tǒng)時,也表露出他的沉著冷靜、富于韜略和雄辯才華。1921年。這個精力充沛性情開朗的漢子不幸地患上了脊髓灰質炎,下肢在病毒的侵蝕下癱瘓了。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他的政治生涯到此也就結束了。但醫(yī)生說他應該重返政界,他那潑辣果敢的同族妻子安娜·埃利諾· 羅斯??梢詭退?。 富蘭克林沒有辜負少數慧眼者的期待,他在紐約州州長的位子上干得出色極了。在大危機風暴中心的紐約,他處驚不變,充分發(fā)揮他的想象力,采取各種措施對付危機,沒有任何一個州采取了這么多的措施來彌補大蕭條的后果。他進攻性的施政風格和卓越的成就,為他贏得了政治聲望,1932年獲得了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在舉國惶亂的危機時代,富蘭克林鼓舞人心的競選演說讓他輕而易舉地戰(zhàn)勝了那個堅持信奉古典自由主義的胡佛總統(tǒng)。 其實,在富蘭克林和藹可親的外表下,隱藏著極其復雜的個性。他既輕松愉快又憂郁沉靜,既坦率無私又狡詐多變,既豪爽又詭秘,既大膽又謹慎,既果斷又猶疑。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集于一身,陪伴他在政壇的浪尖谷底沉浮起伏,但無論如何困難,都沒有將他擊倒,或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讓他既能適應成功的輝煌也能承受艱難的重壓。 出生在世家大族的富蘭克林,遺傳了許許多多的美國精神,有天真的理想主義,也有普世的道德情懷。他一生都堅定不移地致力于公益事業(yè),改善社會大眾的福利和境遇。作為一個身處復雜勢力構成的社會旋流中心的總統(tǒng),他為了達到目的,往往采用各種不那么正當的手段,有人指責他故意讓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有人反對他不擇手段地支持英國激怒希特勒,有人辱罵他是獨裁的社會主義者,但所有這些詬病都似乎證明,富蘭克林是一個時代的先知先覺者。他能夠敏銳地洞察重大問題的實質所在,他能夠運用作為總統(tǒng)的職權駕馭全局。正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反對最具威脅性的希特勒而與蘇聯(lián)和好,為支援民主的價值觀千方百計地援助英國,為遏制日本的擴張不斷譴責后者對中國的侵略。當時還沉浸在孤立主義美夢當中的絕大多數美國人,直到后來才認識到,羅斯福的選擇是對的?;蛟S他們在回顧過去曾極力反對他這樣做的時候,會倒吸一口涼氣。 羅斯福成長于20世紀初的進步運動時代,西奧多,羅斯福和伍德羅,威爾遜是他早年思想的啟發(fā)者。攙雜著濃烈理想主義和社會正義訴求的時代。將自己的精神注入到這個剛剛茅塞初開的年輕人頭腦里,成為支配他一生的價值觀念和判斷立場。 羅斯福認為,政府是為公眾謀福利的必要工具。當“粗暴的個人主義” 使部分居民或部分地區(qū)的利益得不到適當保護時,應該對這樣的個人主義作一些適當的矯正。他為此開出的藥方就是政府干預調節(jié)。自19世紀以來古典自由主義在美國頗流行,他的這一主張簡直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驚世駭俗之說。在自由放任主義者看來,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政府應該盡量減少對社會事務和經濟事務的干預。然而,羅斯福認為,自由和民主雖然是社會的基石,但一小部分金融勢力的“不負責任和貪婪”,使許多社會個人陷入饑餓和貧困,這正是對自由和民主的毀滅,對自由主義之下的機會均等理念的嘲弄。面對自由放任之下經濟寡頭制的現狀,政府必須作出調整,加強干預和調節(jié)經濟的智能。以“保護全體公民的個人自由和私有財產,決不能偏袒個別的小集團”。 就是這樣一個羅斯福,在1933年美國人陷入困苦和恐慌的關鍵年頭,走上了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寶座。在此后11年的歲月里,他不僅改變了美國,也改變了世界。即便在他死后,他的遺產依舊影響著美國戰(zhàn)后幾十年的政策取向和世界大勢的分合。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