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時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喪權辱國的條約之一,這樣一份條約是如何簽訂的,而在當年又發(fā)生了怎樣的事情呢?本書將為您講述那段塵封的歷史。多年來,薛克正一直在搜集散落各處的他父親拍攝的老照片,以便將來能為父親的作品辦一個影展。他曾經問過父親的助手劉國鑫師傅為什么在父親留下的照片里,金山亭的照片最多?劉師傅說:你父親就愛金山亭和煙雨樓,這兩個景點每次進離宮他都要拍。薛桐軒生前曾經囑咐自己的家人,要好好保存這些老照片,將來太平盛世的時候,修復離宮會有用處的。薛桐軒用他那臺老式照相機,記錄了一個世紀以前承德避暑山莊的原貌,這些照片本身就是一段雖然破碎但卻十分珍貴的歷史……在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這塊大陸上,漫長的文明史中有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主線,這就是:居住在中原的農耕民族漢族,與居住在北方的各個游牧民族之間的沖突和戰(zhàn)爭。在中國地形圖馬鞍形的位置處,內蒙古草原與華北平原接壤的地方,這里正好位于歷史上的長城防御線上。自秦漢以來,中原農民和塞外游牧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與融合,大致就在這條分界線上一次次地展開,直到清朝的康熙大帝在這里興建了著名的木蘭圍場和避暑山莊之后,這種情況才發(fā)生了歷史性的改變。承德避暑山莊,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即公元1703年。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直到1792年才全部完工,歷時89年,建成120多組建筑和景點,其中包括皇帝命名的72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康、乾七十二景”。避暑山莊總面積5.64平方公里,是現(xiàn)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作為文化遺產,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滴鯙槭裁匆驯苁钌角f建在承德?這個歷史疑問也許永遠找不到直接的答案。有一句俗話這樣說道:明修城,清修廟?!懊餍蕹恰?,指的就是修筑萬里長城。在明代,不僅修筑長城的歷史最長,而且工程也最為堅固?!扒逍迯R”,并非專指修某座寺廟,而是泛指清代皇帝對長城外少數(shù)民族采取的“懷柔政策”。承德避暑山莊的興建,與大清帝國制定的對待周邊游牧民族的特殊國策,有著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