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中國文化中有磁“公共”和“社會”的意識,特別是前者。具體來說,涉及的課題有,公德觀念的性質與歷史淵源,公民論理與中國民間論理的關系,中國歷史上的“公”觀念,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的“義”和社會觀等。本書大多數內容的問題意識都和現代情境有關,這使得本書處理問題的角度帶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但作者基本上是從具體的歷史現實出發(fā),來探討中國社會中或是自發(fā)的,或是受外力引發(fā)的有關“公共”和“社會”的一些現象,這樣的做法,過去嘗試得不多,是本書的一個特殊貢獻。作者簡介:陳弱水: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于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并在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授課。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中國思想史。著有LiuTsung-yuanandIntellectualChangeinT'angChina(《柳宗元與唐代思想變遷》),《中國文化史》(合著)等書,發(fā)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