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庫取名“隨園”,蓋因南京師范大學之老校區(qū),是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院址上擴而大之,其地在南京城內清涼山東,小倉山下,據(jù)考證乃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之故地?!半S園”早湮滅難考,袁枚在此所著《隨園詩話》卻久傳不衰。青年大學生們常喜以“隨園學子”自稱。昔日“隨園”,亭臺樓閣,堪稱海內名園之最;今日校舍,雕梁畫棟,享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譽。可見,“隨園”二字,內含多少文化信息!以“隨園”來命名這套文庫,既發(fā)思古之幽情,又達傳世之美意,更挾后學之襟懷,豈不善哉!“青年學者文叢”所收著作,多為本校40歲以下之青年學者的扛鼎之作。他們正負重登山,不上則下。為他們出書,無疑是提供一點促進的助力。他們的著作,也許不如“隨園文庫”那樣圓潤周至,精辟老辣,但是他們敢立一家之言,敢樹獨家之幟,在知識創(chuàng)新的呼聲日甚一日的今天,正順應著時代的方向,代表著學術昌盛的未來。他們是學校學術發(fā)展的希望所在。新一代的學界巨子,將從他們中間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