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不可能進行思考和治療的過程中,我們試圖了解什么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積極治療結果的“可能性”。因為詞語實在是很重要,我們選擇了一個看似難以處理但卻有機會成功的情境的描述。這個詞是“行不通”,在《韋氏大學詞典》中,“行不通”被定義為“當前采用的方法不能取得成果”。這個詞總結了我們對于不可能性的看法。來訪者和他們的困難并不是不可能治療的。他們看起來不可能治療是因為出于好意的治療過程卻成為成功治療的阻礙。當“當前采用的方法”從理論導向轉向來訪者導向之后,可能性就會出現。這本書詳細敘述了如何在來訪者導向下進行治療。《突破心理治療中的“不可能”案例》清晰敘述了如何有效地治療在過去的心理治療中得到不良體驗的來訪者。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如何對棘手的案例進行工作,其理論概念在于將已知的治療性因素有意擴大化,這些治療性因素在《脫離巴比倫塔:走向心理治療實踐的整合語言》一書中有詳細介紹。我們把《突破心理治療中的“不可能”案例》這本書看作《脫離巴比倫塔》的姊妹篇,同時充分認識到每本書都有自己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