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心理學修辭心理學

修辭心理學

修辭心理學

定 價:¥18.00

作 者: 吳禮權(quán) 著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心理學

ISBN: 9787222030770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32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華民族有兩大絕活:美食與美辭。中國人鐘情于美食,世所公認;中國人講究美辭,眾所周知。早在秦時代,孔圣人就有名言:“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周易·系辭上》有云:“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荀子則說:“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漢代學者劉更明確宣示:“說不可不善,辭不可不修”;南朝文論家劉勰則說:“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中國人之所以講究修辭,中國人之所以以美辭聞名于世,于此可尋得歷史的因由。那么,如何創(chuàng)造美辭?如何使自己的言說精彩動人,使自己的文章魅力無邊?《修辭心理學》將給你以深刻的啟示,讓你如飲醒醐,茅塞頓開。《修辭心理學》系復旦大學青年學者吳禮權(quán)博士精思傅會,六年乃成的最新力作,是中國學術(shù)界此一領域的開拓之作,將中國現(xiàn)代修辭學推進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全書總結(jié)修辭規(guī)律科學全面,概括修辭原則深刻精警,闡釋修辭文本建構(gòu)的心理機制首開先河,解析修辭文本的精義奧蘊猶如皰丁解牛。講理論頭頭是道,論學理言之鑿鑿。

作者簡介

  吳禮權(quán),男,漢族,安徽安慶人。1964年7月25日生。復旦大學文學博士?,F(xiàn)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科博士生導師。工作經(jīng)歷1989年8月-1991年7月,在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任 助教;1991年8月-1993年3月,在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任 講師;1993年4月-1995年4月,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講師;1994年,“打擂臺”破格晉升為 副教授。1995年5月-1999年2月,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1999年3月-2000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 客員教授。2000年4月-2002年11月,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2002年,“打擂臺”破格晉升為 教授。2002年9月-2003年8月,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院長助理。2002年12月-2005年3月,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教授。2005年3月-2006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 專任教授。2005年,增列為復旦大學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科 博士生導師。2006年4月-現(xiàn)在,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第八屆全國青聯(lián)委員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委員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復旦大學委員會副主委。學術(shù)兼職有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華東修辭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編委。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是:(一)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方面,先后在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中國筆記小說史》、《中國言情小說史》、《古典小說篇章結(jié)構(gòu)修辭史》等專著,其中前者大陸商務印書館引進臺灣版權(quán)在大陸出版,因是中國筆記小說史的拓荒之作,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有較大影響,臺灣學者據(jù)此體例也寫有一部同名作品(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資料顯示)。并在海內(nèi)外各大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了《情·鬼·俠小說與中國大眾文化心理》、《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說》、《中國古典言情小說模式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心理》以及其他文學類論文十余篇。其中前者1994年獲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共青團中央聯(lián)合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青年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優(yōu)秀論文獎。(二)中國語言學史研究中國古典語言學研究方面,內(nèi)容涉及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語法學等。先后在臺灣商務印書館和大陸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語言哲學史》、《中國歷代語言學家評傳》、《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語言卷》等專著(前者)和合著(后二者),并發(fā)表《〈經(jīng)傳釋詞〉之“因聲求義”初探》、《論孫炎的語言學成就》等論文十余篇。其中前者獲得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三)修辭學研究修辭學研究,為近年來的重點所在。先后在臺灣商務印書館和大陸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國修辭哲學史》、《中國現(xiàn)代修辭學通論》、《游說·侍對·諷諫·排調(diào):言辯的智慧》、《中國智慧大觀·修辭卷》、《修辭心理學》、《妙語生花:語言策略秀》、《修辭的策略》、《表達的藝術(shù)》、《演講的技巧》、《古典小說篇章結(jié)構(gòu)修辭史》等專著,另有《闡釋修辭論》、《中國修辭學通史·當代卷》、《公關語言學》等合著多種。在國內(nèi)外各大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了《修辭結(jié)構(gòu)的層次性與修辭解構(gòu)的層次性》、《中國修辭學發(fā)展今后所應依循的三個基本方向》、《論中國現(xiàn)代修辭學發(fā)展嬗變之歷程》等論文100多篇。著作和論文多是視點新、選題新之作,論文被轉(zhuǎn)載的數(shù)量多,在國內(nèi)外修辭學界有較大影響。三個方向的研究在國內(nèi)外三個不同領域的學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員教授,并先后到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大、臺灣師大等大學作學術(shù)訪問或講學活動。1999年6月應邀赴臺灣參加臺灣“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shù)研討會”,并發(fā)表了《論夸張》的學術(shù)講演,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于中國古典小說與修辭學研究領域在日本和香港、臺灣等海外學界影響較大。 2005年3 月,再度應邀到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任客員教授,并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駐大阪總領館、京都外國語大學大學院等做學術(shù)演講。所開課程先后講授的大學生課程有:語法修辭、應用寫作、中國古代小說名著賞析、修辭學研究、語言策略研究等。開設的碩士生課程有:修辭學名著選讀、修辭學理論、中外修辭學史、修辭心理學、修辭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等。講授的博士生課程有:修辭心理學。指導碩士研究生10名,已經(jīng)畢業(yè)的有8名,在讀的2名。協(xié)助指導博士研究生7名。教學獎勵、榮譽稱號1998年9月10日獲復旦大學“復華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獎勵證書。2003年度復旦大學“微閣中國語言學科獎教金”著作二等獎科研成果主要著作1.《游說·侍對·諷諫·排調(diào):言辯的智慧》(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2.《中國歷代語言學家評傳》(合著,與濮之珍教授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3.《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語言卷》(合著,與濮之珍教授等,并任編委)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4.《中國智慧大觀·修辭卷》(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5.《言辯的智慧》(專著) 臺灣國際村文庫書店,1993年8月出版。6.《中國筆記小說史》(專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8月出版。7.《中國言情小說史》(專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3月出版。8.《中國修辭哲學史》(專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8月出版。9.《中國語言哲學史》(專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月出版。10.《中國筆記小說史》(專著,再版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8月出版。11.《公關語言學》(合著,與李濟中教授等) 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12.《中國現(xiàn)代修辭學通論》(專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7月出版。13.《闡釋修辭論》(合著,并列第一作者,與童山東教授合作)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14.《中國修辭學通史·當代卷》(合著,第一作者,與鄧明以合作)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15.《修辭心理學》(專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16.《妙語生花:語言策略秀》(專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17.《修辭的策略》(專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18.《表達的藝術(shù)》(專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19.《演講的技巧》(專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20.《中國歷代語言學家》(合作,與濮之珍教授等)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2月。21.《大學修辭學》(合作,與王德春教授等)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22.《假如我是楚霸王:評點項羽》(專著) 臺灣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6月。23.《古典小說篇章結(jié)構(gòu)修辭史》(專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24.《20世紀的中國修辭學》(合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25.《中國修辭史》(合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年 。26.《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專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27.《委婉修辭論》(專著) 山東文藝出出版社,2007主要論文1.《試論孫炎的語言學成就》 《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試論漢語委婉修辭格的歷史文化背景》 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87年第6期。3.《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廣東語言學家》(合作) 《嶺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試論古漢語修辭中的層次性》 《淮北煤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5.《“鄉(xiāng)思”呼喚著“月夜簫聲”:香港詩人楊賈郎〈鄉(xiāng)思〉〈月夜簫聲〉賞析》 《語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國哲學思想在漢語辭格形成中的投影》 《營口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7.《試論吳方言數(shù)詞的修辭色彩》 《語文論文集》,百家出版社(上海)1989年10月出版8.《試論黃遵憲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成就》 《嶺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經(jīng)傳釋詞〉在漢語語法學上的地位》(合作) 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1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 年第1 期轉(zhuǎn)載。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說》 權(quán)威期刊《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第2期。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何為修辭心理學
二 修辭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 修辭心理學的基本任務
四 修辭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五 修辭心理學建構(gòu)意義
六 目前研究的進展情況
第二章 修辭的主體
一 修辭主體的概念
二 修辭主體的層次及其心理
三 修辭主體與修辭受體之間的適應關系
第三章 修辭文本的基本模式及其建構(gòu)的基本原則
一 修辭文本的概念
二 修辭文本的基本模式
三 修辭文本建構(gòu)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修辭文本建構(gòu)的心理機制(一)
一 修辭文本建構(gòu)與聯(lián)想想象
二 修辭文本建構(gòu)與注意強化
三 修辭文本建構(gòu)與移情作用
第五章 修辭文本建構(gòu)的心理機制(二)
一 修辭文本建構(gòu)與平衡原則
二 修辭文本建構(gòu)與心理距離
三 修辭語言本建構(gòu)與通感聯(lián)覺
第六章 個案實驗分析:語言借貸中的修辭心理現(xiàn)象
一 語言借貸
二 漢語外來詞音譯修辭的基本類型
三 外來詞音譯修辭與中國人的“天朝心態(tài)”
四 外來詞音譯修辭與漢民族心理結(jié)構(gòu)共性
參考書目
后記
【媒體評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