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巧合,艾滋病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的開放和改革在時間上并行,但這卻使艾滋病在中國的流行折射出了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以至當人們認識到艾滋病不只是一種給人類帶來災害的疾病,而且是社會問題時,我們提出:是艾滋病成為了社會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造成了艾滋病今天這樣的流行?自第一例艾滋病報告出現在中國以來,中國的政策回應歷經了如下的變化:先是提出要“筑起一道新的長城拒艾滋病于國門之外”,其后是嚴厲禁娼禁毒,其后是加強血液管理,最后是提出“四免一關懷”。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艾滋病感染者的報告數從百余人增至十余萬,而推測數則為幾十萬或百萬人。我想如果“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及“四免一關懷”的具體政策能早提出,中國的艾滋病感染者當不會像現在這么多。面對艾滋病,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回應能力正受到檢驗。艾滋病在中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性質的問題,公眾、政府官員以及學者應當如何應對艾滋???作者回顧了艾滋病研究在中國的進展以及存在的諸多問題,對艾滋病在中國的特殊性提出了制度文化的闡釋,同時還對研究現狀、資源配置、法規(guī)構建作出了令人深思的評析,呼吁政府以及公眾以理性的態(tài)度關注艾滋病患者的權利,而不只是恐慌、歧視或者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