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形而上學批判(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前提及當代效應)

形而上學批判(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前提及當代效應)

形而上學批判(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前提及當代效應)

定 價:¥23.00

作 者: 仰海峰 著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馬哲

ISBN: 9787214041999 出版時間: 2006-04-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33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國內(nèi)外二十多年來的馬克思哲學思想研究為理論前提,將馬克思的文本置于現(xiàn)代歷史語境中,從馬克思思想內(nèi)部的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等復調(diào)線索的內(nèi)在互動關(guān)系出發(fā),著重闡述了馬克思哲學與形而上學批判的內(nèi)在關(guān)系。尤其是,本書對馬克思哲學三大主題的概括,既準確地提煉出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現(xiàn)代歷史與文化的深刻體會,為馬克思哲學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模式。

作者簡介

暫缺《形而上學批判(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前提及當代效應)》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論 馬克思哲學研究:反思與超越
 第一節(jié) 本體論變遷與形而上學
  1. 馬克思哲學研究中的三種本體論      
  2. 存在論:新的視角及理論推進      
  3. 海德格爾在何種意義上認同馬克思    
  4. 海德格爾反對馬克思     
  5. 馬克思與哲學觀念的轉(zhuǎn)變    
 第二節(jié) 馬克思哲學的三大主題
  1. 形而上學批判     
  2. 資本邏輯與總體性       
  3. 社會批判理論     
 第三節(jié) 方法變更與視域開啟
  1. 從“獨自”到“復調(diào)”:研究方法的變更       
  2. 馬克思哲學與西方哲學:視域開啟與理論界劃   
  3.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意義    
  4. 本書的主題與任務   
第一章 主體與人
 第一節(jié) 從古典人本主義到新人本主義
  1. 人的地位的確立    
  2. 人的理性確證     
  3. 理性與情感的雙重變奏     
  4. 德國古典哲學的”類”人學    
  5. 新人本主義轉(zhuǎn)向    
 第二節(jié) 存在的優(yōu)先性與先驗人性論批判
  1. “存在先于本質(zhì)”究竟意味著什么    
  2. 自由的選擇行動何以可能    
  3. 另一種人道主義     
 第三節(jié) 存在與人的歷史性生存
  1. 對薩特人道主義思想的批評    
  2. 傳統(tǒng)人道主義:一種形而上學的規(guī)定    
  3. 存在與人的歷史性生存     
 第四節(jié) 青年馬克思人學現(xiàn)象學的哲學建構(gòu)
  1. 費爾巴哈的自然人本主義及其對青年馬克思的影響    
  2. 青年馬克思人學現(xiàn)象學的哲學建構(gòu)    
  3. 人學現(xiàn)象學與人學研究     
 第五節(jié) “現(xiàn)實的個人”與人學形而上學的解構(gòu)
  1. 人學形而上學傳統(tǒng)的反思   
  2. “現(xiàn)實的個人”及其歷史性規(guī)定   
  3. “現(xiàn)實的個人”與人學研究思路的辨識  
第二章 形而上學的顛覆
 第一節(jié) 黑格爾與理性形而上學的建構(gòu)
  1. “我思”的形而上學意蘊  
  2. 康德與批判哲學   
  3. 絕對觀念與理性的自明   
 第二節(jié) 有限性與早期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
  1. 康德與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無意識轉(zhuǎn)向  
  2. “此在”的有限性與形而上學的深層關(guān)聯(lián)  
  3. “有限的”形而上學與“無”之境  
 第三節(jié) 物化之境與形而上學的神化
  1. 物性之遺忘   
  2. 物性與物化之境  
  3. 物化之境:形而上學的神化與無奈   
 第四節(jié) 馬克思與形而上學的顛覆
  1. 兩種形而上學  
  2. 馬克思與形而上學的顛覆   
  3. 后形而上學時代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理解   
第三章 歷史認識論
 第一節(jié) 認識論:從邏輯思辨到歷史性建構(gòu)
  1. 近代認識論的邏輯建構(gòu)與深層難題   
  2. 馬克思歷史認識論的內(nèi)在邏輯   
  3. 歷史認識論與現(xiàn)代認識論轉(zhuǎn)向  
 第二節(jié) 認識的歷史性構(gòu)成:從個體到社會
  1. 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的反思   
  2. 個體認識的社會建構(gòu):米德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第三節(jié) 歷史認識中的主體間性
  1. “自我”概念的再思考   
  2. 自我的構(gòu)成與主體間性   
  3. 實踐意識與理性思維   
  4. 從米德到馬克思   
 第四節(jié) 解釋學與歷史性理解合法性論證
  1. 解釋學:從啟蒙到浪漫主義   
  2. 歷史學派中的解釋學問題 
  3. 歷史性:從歷史認識論問題到精神科學的理論基礎(chǔ)  
第四章 社會批判理論
 第一節(jié) 從價值批判到社會的內(nèi)在批判
  1. 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研究的興起   
  2. 青年馬克思的價值批判理論    
  3. 社會批判理論的深層難題   
 第二節(jié) 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科學視界
  1. 走出思想中心論與價值懸設(shè)   
  2. 概念的歷史性定位      
  3. 社會關(guān)系的矛盾分析   
 第三節(jié) 顛倒、合理性與意識形態(tài)批判
  1. 經(jīng)濟生活與拜物教  
  2. 理性意識形態(tài)中的顛倒問題  
  3. 意識形態(tài)批判的方法論原則  
第五章 形而上學與工具理性
 第一節(jié) 物化理論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理論轉(zhuǎn)向
  1. 馬克思與生產(chǎn)關(guān)系批判  
  2. 物化與生產(chǎn)力批判   
  3. 理論轉(zhuǎn)向與內(nèi)在困境  
 第二節(jié) 形而上學與權(quán)力支配
  1. 啟蒙與神話  
  2. 形而上學與權(quán)力支配   
  3. 文化工業(yè)與操控  
 第三節(jié) 工具理性與人的單向度化
  1. 技術(shù)理性替代形而上學  
  2. 社會的單向度化與否定性辯證法的消解   
  3. 大拒絕:重申價值判斷與否定性思維  
  4. 簡要的評論:通向后馬克思主義之途  
第六章 形而上學批判與后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jié) 形而上學的解構(gòu)與面向未來的承諾:德里達解讀馬克思
  1. 形而上學的界限與解構(gòu)  
  2. “脫節(jié)的時代”與在場的形而上學   
  3. 幽靈的多義性與面向未來的承諾    
  4. 簡要的評論:無法實現(xiàn)的希望  
 第二節(jié) 失去信心的后馬克思主義:鮑德里亞批評馬克思
  1. 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到后馬克思主義  
  2. 生產(chǎn)時代的終結(jié)  
  3. 生產(chǎn)理論與意識形態(tài)幻象   
  4. 走向悲觀主義的冷漠   
 第三節(jié) 總體性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1. 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總體性觀念的建構(gòu)與解構(gòu) 
  2. 概念總體性與具體總體性:黑格爾與馬克思的界劃  
  3. 資本邏輯與后現(xiàn)代主義:總體性與社會批判理論的建構(gòu)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