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蘇格蘭哲學家,出生于愛丁堡,與約翰·洛克(John Locke)及柏克萊(George Berkeley)并稱三大英國經驗主義者。其特點在于重視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哲學觀點,如“知識來源于印象而非理性”,認為沒有事實可由先驗(a priori)方法被證明。盧梭等后世學人深受其影響??档乱嗑C合他同理性主義哲學家的觀點創(chuàng)建起“正反合”的理論。 11歲進入愛丁堡大學,18歲專攻哲學,21歲出版“人性論”。1734前往法國進修,48年出使維也納和都靈。1749回到家鄉(xiāng) 1763年任駐法使館秘書;1765年升任使館代辦。1767~1768年任副國務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愛丁堡。謨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論》 、《道德和政治論說文集》、《人類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6卷)等。哲學思想 休謨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光榮革命”結束到產業(yè)革命開始的社會變革的時代。這時,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一部分,它繼續(xù)維持同貴族的聯盟以加強對勞動人民的統(tǒng)治,與此同時,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的工商業(yè)資產階級要求對這個聯盟內部的關系作有利于本階級的調整,并繼續(xù)反對封建復辟勢力。這時,資產階級的進步性和保守性交織在一起。作為這個階級思想的代表人物的休謨,貫徹經驗論觀點,提出了以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懷疑論為特色的哲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