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給讀者的《防范與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一書,是作者吳大輝博士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補充完成的??梢哉J為,這是一部填補我國學術界相關問題研究空白的一部分力作,在國際學術界也處于領先水平。這部學術著作具有下列學術特色和優(yōu)勢:其一,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從《防范與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的結構可以看出,作者在前四章和結語部分,力圖在核戰(zhàn)略的理論高度上統(tǒng)領全書,同時注意將俄美核安全關系具體的實證分析,上升到核安全戰(zhàn)略的層次加以歸納。其二,歷史線索的交代與現狀的研究相結合。俄美核安全關系的研究,不能脫離對蘇美核安全關系的歷史把握。其三,戰(zhàn)略走向的宏觀分析與實證資料對其嚴密的支持相結合。在《防范與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的結語部分,作者在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9·11”事件之后俄美安全理念變化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分析,從而對俄美核安全觀的戰(zhàn)略走向作出清晰的交代。其四,技術分析與政策分析相結合?!斗婪杜c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包含了大量豐富的技術細節(jié)介紹,不僅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而且在軍事技術層面上支持了《防范與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的政策分析。其五,問題覆蓋的全面性與細節(jié)的準確性相結合?!斗婪杜c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的結構特色是全面研究俄美核安全關系,作者在準確使用相關歷史和統(tǒng)計數字的基礎上,在有限的篇幅中集約化地完成了這上涉及諸多問題領域的研究任務。其六,俄羅斯的學術觀點和資料與美國的學術觀點與資料的研究與使用相結合。作者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特別注意對俄羅斯和美國相關觀點的介紹和俄英文資料的均衡使用,這不僅能夠較好地避免《防范與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觀點的偏頗,也突出地加強了《防范與合作:蘇聯解體后的俄美核安全關系(1991-2005)》的學術豐富性和可信性,表現出作者的難能可貴的學術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