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對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施以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教育作為一種“施以影響”的活動,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培訓和教育都可以達到提高學員素質的目的,這是兩者的相似之處。培訓的時間一般較短,內容具體,針對性強,相對比較單一。教育更適用于學員意識的提高,而學員的意識必須經過長期的潛移默化和不斷積累的過程才能形成,短時間內難以奏效。培訓的對象是那些缺乏某種知識或經驗、需要提高某種技能的學員,目的是幫助他們盡快獲得必要的能力。教育的對象更加廣泛。培訓與教育有相同點之外,其主要區(qū)別在于: 1.培訓以“學員”為中心。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坐在培訓教室里的每一位員工都在培訓師的視線之中。員工對培訓師的每句話,每個活動之后的反應都會引起培訓師的高度重視。這些反應是表明理解或掌握了?還是不感興趣或不明白?甚至是一點都沒有聽進去?培訓師都將根據這些對接下來的培訓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培訓中組織的各項互動活動如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游戲等,也都是以學員為主角、以學員為中心,目的在于使學員在這些培訓課程中,理解更加深刻,學習更有收獲。教育多數是單方面的傳授,講壇上的教師高高在上,一舉一動都會引起課堂上所有人的關注,而課堂上來聽課的學生,并不要求有過多的參與,只要不亂說話,不影響別人,不打擾課程秩序就可以。 2.培訓重心在于“學”,教育重心在于“教” 培訓注重的是學員的反應和反響,注重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學員對課程的滿意程度和對講課內容的掌握程度。衡量一位培訓師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就是看他是否可以在短短幾天甚至幾小時的時間里,讓學員“學”到東西、“學 ”得快、“學”得扎實。教育往往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至于學生學到了什么,倒不是最要緊的事情。無論是著名學者還是普通教師,他們在臺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和宏篇大論之后,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衡量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主要看他對課程的理解程度和研究水平,看“教”得如何。 3.培訓“發(fā)現”知識,教育“告知”知識接受培訓的學員一般以成年人為主。成年人由于有豐富的生活和工作經驗,對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培訓師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學員全盤接受一種新理念或新方法,只有啟發(fā)學員思維,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思路和經驗“發(fā)現”這種想要他們接受的理念或方法。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