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回歸經(jīng)典:魯迅與先秦文化的深層關系

回歸經(jīng)典:魯迅與先秦文化的深層關系

回歸經(jīng)典:魯迅與先秦文化的深層關系

定 價:¥26.00

作 者: 廖詩忠 著
出版社: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學術新視野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542621276 出版時間: 2005-08-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小16開 頁數(shù): 35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無疑是中國魯迅學史上首部系統(tǒng)、深入論述魯迅與先秦文化深層關系的專著。不僅集以前這一課題研究之大戰(zhàn),而且整體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解。把魯迅與先秦文化的關系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從而相應地推動了系統(tǒng)性的魯迅文化思想研究,為進一步準確理解魯迅的文化戰(zhàn)略,思維方式,藝術特征以及《故事新編》等具體作品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開拓了又一令人神往、大可開發(fā)的思維空間。作者知識面很廣,對先秦文化典籍功底深厚,對西方現(xiàn)象學、解釋學也有獨到的領悟。論著結構宏大,論述清晰,文筆暢達,應屬博士學位論文中的上乘之作。本書前言把魯迅與先秦文化的關系確立為研究的專題,這在魯迅研究中實屬首創(chuàng),這個論題對研究者的學術能力具有巨大的挑戰(zhàn)性。它要求研究者至少要同時具備兩個方面的知識準備,一是熟悉魯迅的文本,并且對魯迅的思想、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有總體的把握;二是必須熟悉先秦文化典籍,尤其是那些與魯迅關系較為密切的典籍,不只是泛泛地了解,而是要深切理解其中的要義。這還不夠,對研究者的一個更高的要求是,他必須有很強的思維能力,才能夠把握到魯迅與先秦文化之間的深層關系,這種關系不是現(xiàn)成地擺在那里的,而是需要研究者運用“深度解讀”的能力將其重建出來。一個初涉魯迅研究領域的年青學子,一開手就扛下這么重大的一個學術課題,會不會折戟沉舟,無功而返呢?著實讓人為他捏了一把汗。直到他把洋洋三十萬言的博士論文打印稿交到我手上,這種擔心才算完結。這篇論文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思慮周全,結構嚴謹;持論公允,有理有據(jù);時有創(chuàng)見,頗具深度;文筆練達,從容不迫。最為可貴的是它的創(chuàng)見,許多觀點新穎獨到,但卻非有意標新立異,而是持之有據(jù),言之成理,沒有沾染時下追新騖奇的浮華學風,硬著頭皮撐出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場面。一路讀來,驚喜不斷。比如導言中提出魯迅思想中存在著一個“復古”的維面,往往為人所忽視,這對魯迅思想研究不失為一種提醒。第一章當中對魯迅文化思想的」總體概述,指出魯迅文化思想的終極母題是中國民族的現(xiàn)代“新生”,進而把魯迅的文化哲學、文化批判、文化戰(zhàn)略連貫為一個內(nèi)在統(tǒng)一的結構整體,對魯迅文化思想的研究是一種深化。另外,關于先秦文化的“雙重開端性”意義以及它在現(xiàn)代歷史處境中的“再開端”的思辨,也不乏機趣。第二章當中對魯迅神話學思想的梳理,對魯迅《故事新編沖取材先秦神話的三個短篇的解讀,很值得關注。第三章論述魯迅與先秦思想的關系,是全文最有份量的部分。魯迅對孔孟的批判早有人論及,本文的獨到之處是將魯迅批判孔孟的具體針對面—一指明,這種深入細微的探究,是不多見的。在論述魯迅與老莊的關系時,正確地估量到魯迅與老莊關系的復雜性,最精彩之處是揭示魯迅對莊子思想自由境界的暗中汲取,同時又辨明莊子“情態(tài)自由”與魯迅“意志自由”的根本區(qū)別。魯迅對墨子的思想和人格都有強烈的認同和自覺的發(fā)揚。這個事實已為魯迅學界所共知,但是究竟墨子的哪些具體思想為魯迅所汲?。慷鄶?shù)論者語焉不詳。本文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它令人信服地證明:魯迅之“誠愛”對應于墨子之“兼愛”,魯迅之“抗強”對應于墨子之“非攻”,是汲取也是升華。最難把握的是魯迅與韓非的關系,魯迅很少提到韓非,他的思想中也看不出韓非思想觀點的影響痕跡,然而魯迅卻曾明言中過韓非思想的“毒”,這該如何解釋呢?本文沒有輕易繞開這個問題,也沒有敷衍了事,而是切切實實地追問韓非之“毒”究竟意味著什么。答案是新穎,也是可信的:魯迅沒有受到韓非具體思想觀點的影響,但卻受到韓非“明于知人心”的思想方式和雄辯犀利的文章風格的影響,此即韓非之“毒”的確切內(nèi)涵。這是迄今對這個問題最有說服力的解答。本文的第四章論述魯迅與先秦文學的關系,份量僅次于前一章。這一章里所揭示的魯迅對先秦文學史的研究成果,魯迅對莊子散文“師心使氣”詩學境界和屈原“發(fā)憤抒情”傳統(tǒng)的自覺發(fā)揚,以及先秦寓言的藝術思維原理在魯迅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凡此種種,均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有些論題是首次提出,前人不曾思及。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對《故事新編》的解讀。從先秦文化的角度切入《故事新編》研究,亦屬首創(chuàng),由此帶來的結果也是富有啟示性的。本文提出《故事新編》是對先秦文化的整體隱喻,其中關于《故事新編》三個人物譜系及其相互關系的論述,是頗為精彩的。本文進而珠故事新編》研究中的幾個熱點問題,做了別出心裁的解釋。關于《故事新編》的體裁歸屬問題,本文提出最恰切的名稱應是“文化寓言小說”。關于“油滑”敘事和“古今雜讀”問題,也都在新視角的觀照下翻出了新境。

作者簡介

暫缺《回歸經(jīng)典:魯迅與先秦文化的深層關系》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1
序/姚春樹/1
導言:魯迅思想中的"復古"維面/1
第一章:"新生"祈愿中的文化歸源之思--魯迅與先秦文化關系總論/7
第一節(jié) 魯迅與先秦文化關系之事實描述/8
(一)魯迅受先秦文化影響的幾點印證/8
(二)魯迅一生對先秦文化的自覺探索/18
第二節(jié) 追尋民族"新生"的魯迅文化思想/30
(一)民族"新生":魯迅文化思想的終極母題/30
(二)生命本位主義的文化哲學觀/35
(三)中國人生命形態(tài)的文化病癥/41
(四)走向"新生"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45
第三節(jié) 先秦文化與民族"新生"活源的開啟/50
(一)民族"新生"思想的內(nèi)在困境/50
(二)先秦文化的雙重開端性與文化"再開端"/54第二章: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再造--魯迅與先秦神話/61
第一節(jié) 魯迅的神話學思想/62
(一)魯迅對神話的科學解釋/62
(二)魯迅對神話的哲學解釋/67
(三)神話與宗教、文藝的關系/71
第二節(jié) 魯迅對中國神話的研究/75
(一)古代神話的搜集與整理工作/75
(二)先秦神話的幾個重要代表作/80
(三)中國神話無長篇巨制的根源/85
第三節(jié) 魯迅對先秦神話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90
(一)再造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努力/90
(二)女媧:民族原初生命力的神話原型/92
(三)羿:民族原初生命力的耗散/99
(四)大禹:"中國脊梁"人物的歷史出場/105第三章:民族原創(chuàng)性觀念的價值重估--魯迅與先秦思想/111
第一節(jié) 魯迅對先秦思想的總體把握/112
(一)對先秦思想總體格局的認識/112
(二)重估先秦思想的價值根據(jù)與方法論原則/118
第二節(jié) 孔孟批判: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壓抑/124
(一)魯迅對孔孟的基本態(tài)度/124
(二)孔子批判的主要針對面/127
(三)孟子批判的主要針對面/143
第三節(jié) 老莊反思:本真生命的闡揚與誤釋/155
(一)魯迅對老莊的基本態(tài)度/155
(二)老莊反思的幾個針對面/159
(三)魯迅對莊子思想的暗中汲取/170
第四節(jié) 墨子再發(fā)現(xiàn):"中國脊梁"人物的精神品格/178
(一)魯迅對墨子思想的認同感/178
(二)對兼愛非攻思想的汲取和升華/183
(三)"中國脊梁"人物的生命形態(tài)/191
第五節(jié) 韓非之"毒":世態(tài)人心的冷眼直觀/201
(一)魯迅與韓非關系的微妙性/201
(二)韓非對魯迅的潛在影響/204第四章:民族古老"心聲"的現(xiàn)代回響--魯迅與先秦文學/217
第一節(jié) 魯迅對先秦文學內(nèi)在精神的洞識/218
(一)文學作為民族的"心聲"/218
(二)魯迅的先秦文學史敘述/223
第二節(jié) 莊子散文:"師心使氣"的自由之境/236
(一)魯迅對莊子散文藝術的體認/236
(二)莊子"師心使氣"的詩學境界/240
(三)魯迅文章"師心使氣"的表現(xiàn)/252
第三節(jié) 屈原楚辭:"發(fā)j憤抒情"的生命絕唱/261
(一)魯迅對屈原文學成就的評價/261
(二)魯迅對屈原"發(fā)憤抒情"傳統(tǒng)的發(fā)揚/268
(三)魯迅舊體詩對屈辭的吸收融化/277
第四節(jié) 先秦寓言:一種藝術思維原理/285
(一)先秦寓言與寓言思維/285
(二)魯迅創(chuàng)作中的寓言思維/293第五章:民族"新生"母題的深層建構--《故事新編》與先秦文化/305
第一節(jié) 《故事新編》的文化寓言敘事/306
(一)"文化寓言小說"的獨特創(chuàng)制/306
(二)《故事新編》對先秦文化的整體隱喻/312
第二節(jié) 民族"新生"母題的復調式呈現(xiàn)/323
(一)民族"新生"母題的建構意向/323
(二)"油滑"敘事對"新生"母題的反諷/333
(三)"古今雜糅"敘事的文化戰(zhàn)略寓意/342結語未可輕忽的思想遺產(chǎn)/349
參考書目及論文索引/352
后記/35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