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會計學專業(yè)系列教材之一的《會計學基礎》1998年7月首次出版,2001年11月修訂第二版問世。8年來,由于廣大讀者的信任與厚愛,得以多次重印,成為很多院校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首選教材,同時也成為廣大會計知識初學者的首選讀物。但是,2002年至今,我國市場經濟開始向國際化、全球化發(fā)展,與之相適應,我國的會計改革也更加深入,目前,我國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已從與國際接軌過渡到與國際趨同。2006年2月頒布了修訂后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修訂后的16個具體準則,并同時頒布了22個新的具體準則,這說明由基本準則和38個具體準則構成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已經形成,也標志著我國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已經開始與國際趨同。于是,本書的第三版應運而生。《會計學基礎》第三版與前兩版比較,保留了第一、二版的諸多特色,同時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和充實:(1)調整了章節(jié)結構,充實了章節(jié)內容。如:第一章由原來的四節(jié)調整為五節(jié),增加了第三節(jié)“會計核算工作的內容”;將原第二章第一節(jié)會計恒等式移至第一章,在論述會計要素的同時,闡明六個會計要素的數量關系;第二章增加了第一節(jié)“會計循環(huán)”;第四章將原來的六節(jié)調整為四節(jié),將日記賬與分類賬的設置與登記合并為一節(jié),并充實了記賬規(guī)則,增加了賬項調整的內容:第八章增加了適用于會計電算化的“分錄日記賬會計核算程序”;第九章刪除了原來第一節(jié)“會計組織工作的意義和要求”,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合并為第二節(jié),增加了第四節(jié)“會計職業(yè)道德”;第十章“會計電算化”,是根據近年來的相關發(fā)展重新編寫的。(2)對第二版作了文字潤色和數字調整,使得文字更通順、嚴謹,數字更準確合理、前后銜接。(3)吸收了近年來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工作實踐的最新成果。如:2006年頒布的修訂后的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首次頒布的具體準則;會計職業(yè)道德的內容;會計信息系統結構;分錄日記賬會計核算程序等。(4)各章都新增加了復習思考題和練習題,更便于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本書第三版的第一、六、七、八、九章由武玉榮修訂;第二、三、四、五章由鄒穎修訂;第十章由王海林修訂。全書由武玉榮總纂完稿。最后,再次感謝讀者對我們的信任與厚愛,本書雖經過再三修訂,但仍可能有不妥或不盡如人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