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活動。說它是個體活動,很容易理解,作文從來都是個人行為。正因為如此,作文才最容易體現作者的個性特征,所謂文若其人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但是要真正做到這點,卻并不容易。如果都像現在的一些作文教法,讓學生只會做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千人一面,哪里還有學生的個性可言?如果作文只是摹仿,只是背誦所謂范文,然后把它拼湊起來,哪里去尋找學生的個性?如果學生把做作文看做是一種負擔,只想逃避它,那又怎么會通過作文來顯露自己的個性?只有當學生把作文當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欲望,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激情,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樂趣,主動積極去做時,才會充分展示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啊,那是何等豐富輝煌的世界!其實,作文本身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最好的學習活動。當外部世界某一件事感動著或震撼著他的時候,他的思維就會活躍興奮起來,隨之他就會調動自己相關的生活儲藏,并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對其做出判斷和選擇,然后形成文章的主題。他要把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他要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他要追求最好的表現形式,他要尋求最生動、最確切的語言……這難道不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80年代中期,蘇聯(lián)在改革高考工作中,經歷了各種探索(包括標準化的考試)之后,提出一條措施,即所有考生共同考的只有一門課,那就是作文!他們認為考作文不僅能了解考生的語文能力,還能了解學生的個性,更能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很值得深思的。所謂“綜合能力”,我們理解應該是生活的積累、知識的結構、思維的品質,而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的能力,由此可見作文的重要性。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精神、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務,這需要各個學科共同努力,而其間作文教學承擔著尤為重要的任務。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切不可把作文僅僅看做是寫一篇文章而已,而要把它當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來認真引導,通過一篇篇作文筑起的臺階,不斷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的能力。讓我們共同努力,來營造這塊有著很大潛力的尚未開墾好的土地。